初二诗词五首
-
初二诗词五首
初二古诗五首
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__西周初年____到_春秋中叶______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以又叫_诗三百______。
从内容上分为___风___,_____雅__,_颂_____三部分,在表现手法上普遍运用了__赋____、_比______、_兴_____的手法。
2 乐府最早是_____音乐机关_______的名称,汉武帝时扩充为专司歌舞的机关,兼有采诗的职能。
这些采集的民歌,后来就叫做_乐府诗_______,成为一种诗体。
3 《采薇》中通过写景抒发戌卒浓烈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曰归曰归____,直抒胸臆的句子是__我心伤悲,莫知我哀_____. 4 《朝天子 咏喇叭》一诗采用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求初二下诗词曲5首的按原文语句填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饮酒其五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行路难 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己亥杂诗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人教版词五首练习及答案
, 。
2、(2007广州市中考题)《武陵春》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分) 3、(2007广州市中考题)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学后反思】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一、感情朗读,背诵。
二、理解、赏析:2、时间从早晨到傍晚 地点 望江楼 人物 闺中妇人 事件 盼望归人3、盼望心上人(丈夫)的归来; 4、分别的地方5、希望——失望——绝望(肠断) 6、肠断白苹洲7、抒发了女子盼望归人而始终不见的无限惆怅之情。
8、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不能,尽是完的意思,说明女子等待时间之久,能体现她望穿秋水,不见心上人归来的惆怅之情,而境则无法传达出如此丰富的含义。
武陵春/李清照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二、理解、赏析2、同意:作者以两个外在的行为动作“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表达了内心无限的惆怅。
3、上片的情感可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来表现,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4、运用夸张和比喻,化虚为实,把把看不见的、没重量的愁说成连船都载不动,写得具体可感,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忧愁之深、之重。
【知识迁移】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比较阅读】(一)《望江南》和《武陵春》1、《望江南》时间:早晨到傍晚。
事件:梳洗罢,登楼盼人归。
景物:楼头、帆船、斜晖、江水,和白频洲。
人物情感(变化):“希望”——“失望”——“肠断”。
2、《武陵春》时间:日晚。
事件:倦梳头。
景物:风、尘、花、泪、双溪、舴艋舟(后两都均为想象中的景物)。
人物情感:“欲语泪先流”,“载不动许多愁”。
3、两首词,作者都在细心雕琢着所见之物,所达之情。
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写作技巧:同是思人,同是梳头,“梳洗罢”流露的是知远行人必归,再失望也可等待的感情;“日晚倦梳头”体现的是内心深知“物是人非”,没有任何期待,不过是自己无期无尽的精神折磨而已。
同是思人,对生活已失去了兴趣。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2、“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3、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第二课时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1、作者 ,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我们在初二下学期学过他的名篇《 》,其中名句“ , ”,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二、理解、赏析2、词中“ ”字直接点明了季节,“ ”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 。
3、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
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⑴ ;⑵ ;⑶ ;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4、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 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 , 句。
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5、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 6、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 。
“ , ”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7、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说说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快速默写。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1、(09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⑴、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⑵、根据词意,请回答下面问题(2分)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
2、①四面边声连角起, , 。
(2007浙江温州市卷)②羌管悠悠霜满地, , 。
(2008浙江丽水市中考)3、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宁夏中考题)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1、《江城子 密州出猎》作者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我们在初二学过他的一文一词,分别是 。
二、理解赏析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2...
初中古诗全部!
归园田居(陶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传,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5课:诗五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处】:初中部-课内篇-第二册【30课:诗词五首】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出处】:初中部-课内篇-第二册【25.诗五首】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出处】:初中部-课内篇-第三册【30.诗词五首】 渡...
初二下册语文二十首古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雨脚如麻未断绝,今安在,留取丹心照汗青。
欲渡黄河冰塞川,玉盘珍羞直万钱,干戈寥落四周星!多歧路,明朝散发弄扁舟;亡,千里共婵娟。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自经丧乱少睡眠。
乱我心者。
山河破碎风飘絮。
但愿人长久,忽复乘舟梦日边,娇儿恶卧踏里裂,今夕是何年,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身世浮沉雨打萍!《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不拘一格降人才。
起舞弄清影。
布衾多年冷似铁。
惶恐滩头说惶恐,绝胜烟柳满皇都,化作相思泪。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将登太行雪满山,百姓苦,零丁洋里叹零丁,独怆然而涕下。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行路难。
行路难,追旅思,欲上青天揽明月。
人生自古谁无死。
床头屋漏无干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
最是一年春好处,卷我屋上三重茅?长风破浪会有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茅飞渡江洒江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停杯投箸不能食,何似在人间。
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黯乡魂。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高处不胜寒。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碧云天,更在斜阳外!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高者挂罥长林梢。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今日之日多烦忧,拔剑四顾心茫然,百姓苦。
闲来垂钓碧溪上,昨日之日不可留,直挂云帆济沧海,黄叶地,长夜沾湿何由彻,秋天漠漠向昏黑。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草色遥看近却无,何事长向别时圆,此事古难全,万马齐喑究可哀
初2第25课诗词曲五首的字词注音及解释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注释:① 选自《刘禹锡集.外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酔赠刘二十八年使君》,刘禹锡作此诗答谢.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使君,称刺史. ②【巴山楚水】泛指作者贬谪之地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③【二十三年弃置身】从唐顺总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是,共22个年头,因为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二十三年. ④【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⑤【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子,才知道已经过了一百年. ⑥【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酔赠刘二十八年使君》. ⑦【长】增长,振作.(2)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至今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选自《樊川诗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卷四.赤壁,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赤壁(原蒲圻)西北长江南岸. ②【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③【销】销蚀. ④【将】拿起. ⑤【磨洗】磨光洗净. ⑥【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⑦【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东风,指火烧赤壁事.铜雀,台名,曹操所建,上居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了处.故址现在河北临漳.二乔,指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东吴美女,大乔是孙策(孙权兄)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3)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释:①选自《文山先生全集》(《四部丛刊》本).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林吉水(今属江西)人.此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1279)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②【遭逢起一经】指自己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 ③【干戈寥落四周星】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干戈,两种兵器,这里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四周星,四年,从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被俘恰是四年. ④【山河破碎风飘絮】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写此诗后20天,设在崖山的南宋流亡朝廷覆亡. ⑤【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⑥惶恐滩】在江西万安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兵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 ⑦【伶仃】孤苦无依的样子. ⑧【丹心照汗青】忠心永垂史册.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为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4)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局1958年版).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水调歌头,词牌名.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 ③【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④【把酒】端起酒杯. ⑤【宫阙】宫殿. ⑥【归去】回到天上去. ⑦【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⑧【不胜】经受不住. ⑨【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⑩【何似】哪里比得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经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千里共婵娟】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婵娟,指月亮. (5)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注释:①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6年版).山坡羊,曲牌名.潼关,在陕西东部.张养浩(1207-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②【山河表里】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③【西都】指长安. ④【伤心秦汉经行处】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经行,经过.嗯嗯,大概就是这样的了!~~~~~~应该是人教版的吧?~~~~~~~~~~求过哈~~~~~
寻一首适合初二学习的古诗词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年代:【唐】 作者:【王翰】 体裁:【七绝】 类别:【记兵】 注释与赏析: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
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
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
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
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
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
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
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
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杨义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
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
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
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
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 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
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
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
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
“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
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
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
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
“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
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作者介绍:王翰其人 王翰(《旧唐书》作王瀚),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工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据两唐书本传,王翰少年时豪健恃才,性格豪放,倜傥不羁,登进士第后,仍然每日以饮酒为事.其登第的时间,《唐才子传》云为景云元年( 710年),徐松《登科记考》云为景云二年.徐松所考,不为无理,今人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王翰考》以之为景云元年登第.《旧唐书》本传中记载说:王翰登第后,"并州长史张惠贞奇其才,礼接甚厚,翰感之,撰乐词以叙情,于席上自唱自舞,神气豪迈.张说镇并州,礼翰益至...
求初三上语文版六七单元的课文标题,24诗词五首22.扁鹊见蔡恒公...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过零丁洋(文天祥·宋末元初)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mgx.cn/shiji/439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
- 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