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诗词社日原文翻译及赏析(秋社日的传统来历 关于秋社日的古诗)

诗词社日原文翻译及赏析(秋社日的传统来历 关于秋社日的古诗)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21    点击:  260 次

诗词社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网上有关“诗词社日原文翻译及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秋社日的传统来历 关于秋社日的古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导语: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诗词社日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作

社日——[唐] 张演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

作者:一作王驾。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分为春社和秋社。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

鹅湖:山名,在江西省铅(yán)山县。

粱:古代对粟的优良品种的通称。

豚栅鸡栖对掩扉:这句的意思是说,猪归圈,鸡归巢,家家户户的门还关着,村民们祭社聚宴还没回来。豚栅(tún zh&agra一ve;),小猪猪圈。鸡栖(qī),鸡舍。对,相对。扉,门。

桑柘(zh&egra一ve;):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蚕。

影斜:树影倾斜,太阳偏西。

春社散:春设的聚宴已经散了。

古诗今译

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村子里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天色*将晚,夕阳西下,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村民们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赏析

张演,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吴郡吴人。生平事迹亦不详,官至太子中舍人。著有文集八卷,《隋书经籍志注》传于世。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祥和、富庶的生活画面的描绘,烘托了山村节日的欢乐,反映了农民们凭着辛勤劳动带来的富裕生活。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诗人首先从大处的“鹅湖山下”着笔描写秀美喜人的山村风光——“稻粱肥”。“稻粱肥”描写的是庄稼的长势,也是在描写风光的秀美。一个“肥”字,写出了小山村外丰收在望的景象。诗人以“肥”字统摄全篇,紧接着又从村外写到村内,村外是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村内又是什么样呢?诗人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豚栅鸡栖”和“对掩扉”,虽然所写事物不多,但是小山村的.繁荣富庶、民风淳朴却跃然纸上了。“豚栅鸡栖”,猪进圈了,小鸡也都上架了。猪满圈,鸡成群,其他牲畜自然也是不会少的,从中我们不难想象小山村那种繁荣富庶的景象。“对掩扉”,家家户户的门都没上锁,而是虚掩着,很有点“夜不闭户”的太平安宁之气象,足见小山村令人向往的淳朴民风。读到这里,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问,人呢?都去哪儿了?这又使作品构成了一个悬念,自然而然地过多到下文。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在这里,诗人并没有描写“社日”的各种热闹场面,而是着眼于“春社散”的情景。“桑柘影斜”,告诉了读者“春社散” 的时间。“家家扶得醉人归”,写出了山村人们在春社活动中的尽情与酣畅,这一结句奇峰突起,大有点铁成金的妙用。正因为有了这“醉”,前文的“肥”才有了着落。因“肥”而“醉”,又因“醉”而映衬了“肥”,“肥”的是庄稼,“醉”的是人们。同时,“醉”还扣住了“社日”的正题,衬托了社日的盛况,也蕴涵了山村人们的喜悦和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向往。

在写法上,作品一方面是得益于侧面描写。作品无一字正面写“社日”,而是通过“稻粱肥”、“豚栅”、“鸡栖”、“醉人归”等一系列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的勾勒,烘托山村节日的欢乐,以及山村人们辛勤劳动带来的富裕生活。

另方面,作品描写朴实、真切,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犹如一幅淳朴而又情趣盎然的乡村风俗画。

秋社日的传统来历 关于秋社日的古诗

社日古诗拼音版如下:

社shè日rì

百bǎi谷gǔ登dēng场chǎng酒jiǔ满mǎn卮zhī,神shén林lín箫xiāo鼓gǔ晚wǎn清qīng悲bēi。

蝉chán依yī疏shū柳liǔ长zhǎng言yán处chù,燕yàn委wěi空kōng巢cháo大dà去qù时shí。

幼yòu学xué已yǐ忘wàng那nà用yòng忌jì,微wēi聋lóng自zì乐lè不bù须xū医yī。

伤shāng心xīn故gù里lǐ鸡jī豚tún集jí,父fù老lǎo逢féng迎yíng正zhèng见jiàn思sī。

日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太阳,太阳就是“日”。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所以一个昼夜也称为“日”。狭义的“日”为“白昼”,与“夜”相对。

因为“日”的唯一性,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所以“日”也用于比喻君主。后又引申为时候、时代、日子。用日作意符的字大多与太阳或时间有关,可以分为三类:有关太阳的名词;有关太阳的形容词;表示时间的词。

在古人心目中,太阳是光芒四射的发光体,是被人格化了的神,一些文明中太阳神是众神中最伟大的。太阳是个圆圆的实体,不像月亮那样,有时圆,有时缺。古人把太阳的“实”与月亮的“缺”看成是相对应的。也有人认为,这一短横或一点可能是太阳表面的黑子。

“日”的本义即太阳,这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宇宙事物之一。太阳和月相对而出。能见到太阳的时间,人们称作白天,因此“日”被用来表示白昼,和“夜”相对,于是有“日夜”“夜以继日”的说法。在这个意义上引申将“日”用作计时单位,表示“天”。

日康熙字典义:

《唐韵》《正韵》人质切。《集韵》《韵会》入质切,竝音?。《说文》:实也。太阳之精不亏。《博雅》:君象也。《释名》:日,实也,光明盛实也。《易·乾卦》:与日月合其明。又《系辞》: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又《说卦》:离为火为日。《周礼·天官·九嫔》注:日者天之明。《礼·祭义》:日出于东。《史记·天官书注》日者,阳精之宗。《前汉·律历志》:日合于天统。《后汉·荀爽传》:在地为火,在天为日。《淮南子·天文训》:火气之精者为日。

关于春社的诗句

  秋社日的传统来历

 秋社日始于汉代,后世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一般古代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神报谢,刚开始的目的主要是庆祝丰收的喜悦。宋时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后世,秋社渐微,其内容多与中元节(七月半)合并,且在古人的很多诗都有提到该节日。

  关于秋社日的古诗

 1、春郊饷耕徒,秋社接酒友。出自晃冲之《和十二兄五首》

 2、秋社相从醵钱饮,日高时作叩门声。出自苏辙《次韵王巩留别》

 3、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出自唐韩偓《不见》

 4、邻老相邀趁秋社,神巫箫鼓欢连夜。出自李若水《村家引》

 5、人同忍朝饥,神亦辍秋社。出自陈造《次韵杨宰》

 6、炊粳酿黍作秋社,翁媪醉饱儿孙嬉。出自王炎《喜雨歌》

 7、明年秋社时,处处餍酒肉。出自宋陆游《己未冬至》

 8、人家春园满桃李,随处秋社肥鸡豚。出自李流谦《送晁子西提刑赴召》

 9、从玩书窗迷野马,长吟秋社续寒蜩。出自宋祁《览从兄咸剑池编》

1. 有关社日的诗句

杂歌谣辞·吴楚歌(一曰燕美人歌)张籍

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

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社日两篇杜甫

九农成德业,百祀发光辉。

报效神如在,馨香旧不违。

南翁巴曲醉,北雁塞声微。

尚想东方朔,诙谐割肉归。

陈平亦分肉,太史竟论功。

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

欢娱看绝塞,涕泪落秋风。

鸳鹭回金阙,谁怜病峡中。

燕子来舟中作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常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秋日东郊作皇甫冉

闲看秋水心无事,卧对寒松手自栽。

庐岳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浅薄将何称献纳,临岐终日自迟回。

社日关路作白居易

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

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

愁立驿楼上,厌行官堠前。

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

嘉兴社日刘言史

消渴天涯寄病身,临邛知我是何人。

今年社日分馀肉,不值陈平又不均。

郊行逢社日殷尧藩

酒熟送迎便,村村庆有年。

妻孥亲稼穑,老稚效渔畋。

红树青林外,黄芦白鸟边。

稔看风景美,宁不羡归田。

社日村居(一作王驾诗)张演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阱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独坐-全宋诗-范成大

海棠雨后沁胭脂,杨柳风前捻绿丝。

香篆结云深院静,去年今日燕来时。

社日风雨病酒-全宋诗-方回

匆匆社燕时,此况岂前知。

道左家书断,春蒸客舍卑。

醉成难治病,闷赋不工诗。

块卧听风雨,吾儿亦见思。

和放翁社日四首·社鼓-全宋诗-方岳

冬冬枌榆社,坎坎桑竹野。

初非有均度,意欲薄豳雅。

侯家按新声,视此宁勿赭。

且从群儿嬉,吾耒已可把。

和放翁社日四首·社酒-全宋诗-方岳

春风泼醅瓮,夜雨鸣糟床。

相呼荐蠲洁,洗盏方敢尝。

不辞酩酊红,所愿{左禾右罢}稏黄。

家家饭牛肥,岁岁浮蛆香。

和放翁社日四首·社日雨-全宋诗-方岳

今兹*春霖,曾不避甲子。

荷锄做秧田,岁欠三寸水。

社戊占丰登,不以此故已。

径起觳觫公,鸣蓑共于耜。

和放翁社日四首·社牲-全宋诗-方岳

年登敛牲钱,日吉视牢荚。

烹庖香满村,未觉膰脤窄。

馂余裹青蒻,篱落笑言哑。

咄哉陈孺子,乃有天下责。

社日-全宋诗-方岳

燕子今年掯社来,翠瓶犹有去年梅。

丁宁莫管杏花俗,付与春风一道开。

社日饮乌衣园-全宋诗-黎廷瑞

夜夜桃花雨,年年燕子春。

同倾社日酒,还忆故园人。

孤塔苍烟迥,空堂翠草新。

醉归还自笑,吾亦素衣尘。

…………

2. 古诗“社日”的诗句意思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2)豚栅:猪栏。鸡栖:鸡窝。扉:门。(3)桑柘:桑树和柘[音“啧”]树。

[译文]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有生动描写:“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驾这首《社日》写法却完全不同,它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也写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而且远比杨万里的那首诗脍炙人口。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显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3. 湖山春社的相关诗词

《湖山春社》

扬眉

一缕清澈的桃溪,

带着栖霞岭的紫烟,

缓缓地流入了翠竹茂密的园林;

一股清凉的荷风,

携着金沙滩的迷雾,

恣意地弥漫着百花盛开的福地。

清澈的溪水,

环绕着青褐的岩壁,

生长出斑驳深绿的苔藓;

飞檐的亭台,

掩藏于潮湿的林荫,

隐现着古旧暗红的廊柱。

娇羞的花朵,

吐露清雅的香气,

含笑在露珠闪烁的草地,

十二花神次第步入这清幽的天地;

丑陋的怪石,

悠闲自得地站立,

长久的闭目凝神在遐思,

十八怪仙依次排列于雅致的春社。

山无奇石不险峻,

赏之清新悦目;

玉质金声、

星光闪烁的灵壁,

褶皱苍老的纹理,

述说蹉跎的岁月,

亲昵着姹紫嫣红的醉桃。

水无俏石不倩丽,

赏之陶情怡人;

千姿百态、

剔透玲珑的太湖,

肌理透漏着孔缝,

升腾轻薄的水汽,

枕靠着亭亭玉立的睡荷。

园无秀石不清幽,

赏之强心增智;

形态奇异、

千姿百态的英石,

赤裸冰纹的肌肤,

承受雨露的润泽,

陪伴着娇羞百魅的水仙。

室无怪石不雅致,

赏之健康益寿;

五彩斑斓、

铁骨刚毅的风棱,

边角分明的额头,

留下沧桑的岁月,

依偎着清雅恬淡的幽兰。

天光云影,

笼罩着千倾的湖山,

这天上人间,

仿佛涂了一层淡淡的油彩

---灵动、悦目;

繁花似锦,

点缀着百亩的春社,

这人间天堂,

犹如飘来一群美丽的花仙

---娇羞、可人。

<水调歌头 / 湖山春社>

扬眉

三月素竹翠,飒爽漫长堤。

栖霞岭上花艳,次第落桃溪。

跌入湖山春社,清澈流觞屈曲,瘦漏皱石依。

杂树紫烟起,芳草露凄迷。

闷鼓敲,排箫响,脆锣急。

喧嚣竟日,花神星列冠裳齐。

纨扇风流倜傥,莺燕娇羞百魅,顾盼众人揖。

水色天光远,人影尽旖旎。

4. 萧鼓追随春社近是谁的诗句

陆游 游山西村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出处)

莫笑农家腊酒浑1,丰年留客足鸡豚2。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3,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4,拄杖无时夜扣门5。

注释

1. 腊酒:头一年腊月所酿的酒。

2. 豚:小猪。

3. 春社:古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在这天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

4. 闲乘月:闲暇时乘着月色前来。

5. 无时:随时。

评论

1. 王半山"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秦少游"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所祖也。陆放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乃又变作对句耳。(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三)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景象前人也描摹过,例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柳宗元《袁家渴记》"舟行若穷,忽又无际";卢伦《送吉中孚归楚州》"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耿湋《仙山行》"花落寻无径,鸡鸣知有村";周晖《清波杂志》卷中载强彦文诗:"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还有前面选的王安石《江上》。不过要到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胜义"。(钱钟书《宋诗选注》)

5. 江城子·癸酉春社的诗词原文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

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

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

踏青时,懒追随。

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

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6. 最能表达我国古代民间风俗的诗句 1.箫鼓追随春社近 2.闲来垂钓碧溪上

1.箫鼓追随春社近:

随着啸鸣鼓响,春社的日子渐渐近了;

由于有箫鼓伴随着山民的生活,可知春社的喜庆之日已临近了,此地人们的衣冠穿著仍十分古朴简单,保留下古时遗风。

2.闲来垂钓碧溪上

采用的是典故,说吕尚(姜太公)不得志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后来遇到周文王,才引为重用,辅佐帝王建立功业.

3.沙场秋点兵

指召集并检阅即将或准备出征的士兵;其实古代点兵的最大用意是鼓舞士气,为即将出征的将士饯行

4.零丁洋里叹零丁

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2、4都是表达个人感慨,3是与军旅相关,只有1最能表达我国古代民间风俗.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原文_翻译及赏析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春衫着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宋代·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着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思归怀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鉴赏

此词在《阳春白雪》、《翰墨大全》、《花草粹编》等书中皆列入无名氏之作。唯《历代诗余》、《词林万选》题作黄公绍,唐圭璋先生认为此乃失考所致。这首词是思归怀人之作。它之所以由无名氏经过辗转而堂皇地列在着名词人的名下,说明它曾流传很广,并且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社日是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社与秋社,《统天万年历》云:“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这里指春社。每逢社日,妇女有停针线的习惯,《墨庄漫录》云:“唐宋妇人社日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张籍诗亦云:“今朝社日停针线”,此即诗人所本。诗人一开始就着意于远方的爱妻:在这社日来临,百无聊赖之际,她一定会因思念异乡的丈夫而愁绪万端。由于诗人用春燕的成双反衬夫妻的分离,所以,不用细致的描写,一个忧伤憔悴的思妇的形象便如在目前。“年年”二字下得尤其沉痛,它暗示读者,这对不幸的情侣已经历了长期的别离,今日的忧伤只不过是往昔的延续罢了!

“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此三句写诗人自身的寂寞,因和意中人凄凉的处境遥相呼应,更显得沉着动人。春日已过大半,自己却仍在乱山深处、溪桥之畔淹留,固守离愁之苦。“乱”字包含了诗人全部的况味,它既意味着身世的孤独,又象征着离愁的紊乱和深重。这样,词中的“乱山”就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同时也是惹起诗人愁思的情感化的产物,它的沉重与凄凉,使我们自然联想到词人精神上的压抑。

“春衫着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这两句的意思是:春衣已破,谁为补缀?想到此,不由得泪洒春衫。此处看似俚俗,实为诗人的卓越之处。因为词人表达相思之苦,一般不外乎两种情形,或以物喻愁,或直抒胸臆,诗人抛弃了陈旧的套式,从夫妻这一特殊的关系着眼,选择了日常生产中最普通的“针线”情节作为表达情感的契机,这样就具体而不抽象,真切而不矫饰,正如贺裳所评:“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

黄公绍,宋元之际邵武(今属福建)人,字直翁。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隐居樵溪。着《古今韵会》、以《说文》为本,参考宋元以前字书、韵书,集字书训诂之大成,原书已佚,其同时人熊忠所编《古今韵会举要》中,略能见其大概。另有《在轩集》。

黄公绍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宋代·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宋词三百首 , 豪放 , 回忆 , 战争壮志难酬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宋代·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清平乐·留人不住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宋词三百首 , 离别 , 柳树分手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宋代·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抒情

晁冲之《汉宫春·梅》原文及翻译赏析

汉宫春·梅原文: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汉宫春·梅翻译及注释

翻译 水边的梅花是多么潇洒,在竹梢稀疏的地方。横斜着挺出三两枝。春风也不知道爱惜,任凭雪压霜欺。燕子无情无意,只因怕冷,轻易地失去她开花的日期。惟有南归的鸿雁,年年南飞时能看见她的芳姿。清浅的小溪,如一条白白的丝练,请问那些华丽的堂宇,又如何能赶得上这茅屋疏篱?最令人伤心的是,自从知己朋友离去之后,便很少有吟唱梅花的清绝的歌诗。只有微云轻轻飘浮,淡淡的月光隐约迷离。面对此景此情,我的孤高芳洁又都是为了谁?但那高洁的江梅,依旧倚风自笑,并未减淡她的清香,因为风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质,本来就不在乎别知与不知。

注释 1汉宫春:张先此调咏梅,有「透新春消息」,「汉家宫额涂黄」句,调名来于此。2向竹梢二句: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此处化用其意。3东君:又名东皇、东帝,传说中的司春之神。春于方位属东,故名。4塞雁:边塞之雁。雁是候鸟,秋季南来,春季北去。5清浅: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6玉堂:指豪家的宅第。古乐府《相逢行古辞》:「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何似:哪里比得上。7分付他谁:即向谁诉说。8风流:高尚的品格和气节。

汉宫春·梅赏析

 此词咏梅之孤高与环境冷落而有所寄意。作者选择一系列色淡神寒的字词,刻画梅与周围环境,宛若一幅水墨画,其勾勒梅花骨格精神尤高,给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词风格疏淡隽永,句格舒缓纡徐。

 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衬,极言野梅品格之孤高。二、三两句,极写梅的孤洁瘦淡。芳洁固然堪赏,孤瘦则似须扶持,以下二句就势写梅之不得于春神,更为有力:「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梅花是凌寒而开,其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似乎「怕春寒、轻失花期」。因燕子仲春社日归来,其时梅的花时已过,故云。一言「东君不爱惜」、再言燕子「无情」,是双倍的遗憾。「惟是有」一转,说毕竟还有「南来归雁,年年长开时」,其词若 ,其时无非憾意,从「惟是有」的限制语中不难会出。这几句,挥洒自如,灵动飞扬,笔力不凡。

 下片化用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野「江梅」的风流与冷落。

 过片三句言「清浅小溪如练」,梅枝疏影横斜,自成风景,虽村野(「茅舍疏篱」),似胜于白玉堂前。「伤心」两句感叹「梅妻鹤子」的诗人林逋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微云」三句,以问句的形式,言林逋逝后,即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动,也无人能赏,只不过孤芳自赏而已。结尾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梅之孤高自许的风流标格推向 ,从而收束全篇,造成余韵深长。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汉宫春·梅创作背景

 这首《汉宫春》词的着作权,历来存有争议。一说为晁冲之作,一说是李邴作。 宋代 有影响力的个选本如《梅苑》、《乐府雅词》、《花庵词选》及《全寿备祖》等,都将它归于李邴的名下,后代有不少人沿袭这个说法。而同样具有权威性的《直斋书录解题》、《苕溪渔隐丛话》等着作,则认为它是兄冲之的作品,同样有不少人认可这个说法。陈振孙、胡仔认为是晁冲之作,曾慥、王明清认为是李汉老(李邴)所作。

汉宫春·梅赏析二

 词虽长调,其寄意却单纯,只就梅之品性孤高与环境冷落两方面反复写来,其情自深。

 首句「潇洒」二字状梅晶的清高,概尽全篇。「江梅」可见是野梅。又以修竹陪衬写出。盖竹之为物有虚心、有劲节,与梅一向被称为岁寒之友。「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极写梅孤洁瘦淡。芳洁固然堪赏,孤瘦则似须扶持,以下二句就势写梅之不得于春神,更为有力:「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梅花是凌寒而开,其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似乎叫伯春寒、轻失花期」。因燕子在仲春社日归来,其时梅的花时已过,故云。一言「东君也不爱惜」、再言燕子「无情」,是双倍的遗憾。「惟是有」一转,说毕竟还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其词若 ,其实无非憾意,从叫唯是有」的限制语中不难会出。同一意念,妙在说来富于变化。同时,这几句词笔挥洒而思路活泼,盖「燕雁与梅不相关,而挽入,故见笔力」(《独醒杂志》卷四)。

 林逋咏梅名句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下片则化用以写在野的「江梅」的风流与冷落。唐人咏梅涛云:「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入得来。」(薛维翰《春女怨》)这是「玉堂」所本。过变三句言「清浅小溪如练」,梅枝疏影横斜,自成风景,虽在村野(「茅舍疏篱」),似胜于白玉堂前。以问句提唱,紧接又一叹:「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故人」即指林逋,此渭「梅妻鹤子」的诗人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即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动,没有人赏。(「分付他谁?」)不过「孤芳」自赏而已。仍以问意提唱,启发末二句,言孤芳自赏就孤芳自赏罢:「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这里「空自倚」三字回应篇首,暗用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句意,将梅拟人化,意味自深。

 此词风格疏淡隽永。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词中梅的形象给人以清高拔俗的感觉。为了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作者选择了「潇洒」、「稀」、「清浅」、「冷落」、「微」、 「淡」等一系列色淡神寒的字词,刻画梅与周围环境,俨如—幅水墨画,其勾勒梅花骨格精神尤高。与此相应,全词句格也疏缓纡徐,往往几句(通常是一韵)才一意,结构上也没有大的起落,这就造成一种清疏淡永之致,毫无急促寒窘之态了。

 此词在写作上其妙处有二:一是化用林逋等前人诗不着痕迹,如盐人水中,品尝自知。一是摹形写神,神形兼备,深得咏物诗之三昧。《苕溪渔隐丛话》、《独醒杂志》等书载:作者以此词献蔡攸、攸又呈其父蔡京,京颇喜爱,遂授冲之大晟府丞。作者以此词干谒,品格不能算高,然措辞委婉含蓄,略无穷饿酸辛之态。

诗词作品: 汉宫春·梅 诗词作者: 宋代 晁冲之 诗词归类: 咏物、梅花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原文: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三月晦日偶题翻译及注释

翻译 节令风物不断递换,变化常新;痴心儿女,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挽留春天?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又有什么可恨?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不也一样使你合意欢心!

注释 1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2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3儿女:这里泛指男女。4芳菲:香花芳草。5何须:何必,何用。6可人:称人心意。

三月晦日偶题赏析

 文人伤春,似乎是永恒的主题,春风春雨,落花垂柳,引起过多少诗人感叹。三月晦日,是春天的最后一天,更难免激起诗人无计留春住的愁思。 唐诗 人贾岛有首着名的《三月晦日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表现的就是浓重的惜春情绪。秦观这首绝句,与贾岛诗一样,也是通过议论,表达春将逝去时的感想。但秦诗一反旧例,没有悲伤的情调,却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诗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诗是说理,指出了对春天的逝去的两种不同看法,强调应该顺其自然。推而广之,诗人也是在阐述自己的处世观:人生是处在不断地转换之中,好的可以变坏,祸福相倚。因此,当你失去了什么时,不要过分抱憾,要正视现实,知足常乐。春天有春天令人留恋的地方,夏天也有夏天使人 合意的所在;顺境有顺境的快乐,逆境何尝不可磨炼人,使人步入顺境。通过这诗,我们充分理解到诗人宽广的胸怀,并从中得到勉励。宋人的说理诗,虽然常常有陈腐惹人生厌的地方,但也不乏像这首诗一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诗词作品: 三月晦日偶题 诗词作者: 宋代 秦观 诗词归类: 春天、伤春

吴泳《水龙吟·寿李长孺》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寿李长孺原文:

清江社雨初晴,秋香吹彻高堂晓。天然带得,酒星风骨,诗囊才调。沔水春深,屏山月淡,吟鞭俱到。算一生绕遍,瑶阶玉树,如君样、人间少。未放鹤归华表。伴仙翁、依然天杪。知他费几,雁边红粒,马边青草。待得清夷,彩衣花绶,哄堂一笑。且和平心事,等闲博个,千秋不老。

水龙吟·寿李长孺翻译及注释

水龙吟

翻译 到得清江县,适逢社日大雨卒晴,带着花香气的秋风吹拂着晨日的高堂。这气息便自然带有酒星之风骨和诗囊之才情格调。诗人的脚步遍布浓浓春色中的沔水和淡淡月光下的屏山。就算用一生走遍落雪的石阶和覆雪的树木这样浪漫的地方,能像您这样的诗人也是很少的。没有把仙鹤放回华表,依然陪着仙翁在天际遨游。大雁能吃多少红米,马能吃多少青草?待等到风轻云淡的时候,功名利禄不过一笑耳。心事平和,很容易就能争取做到长寿不老!

注释 1社雨:谓社日之雨,此处指春社多雨之季节;2秋香:秋日开放的花;3酒星:即酒旗星,古星名。此之谓善饮酒之人;4诗囊:装诗稿的袋子。唐李贺有古锦囊者一,得佳句便藏其中;5沔水:古时的汉水,指的现今的嘉陵江西源西汉水;6屏山:县名,属今四川省,其北有高山如屏,故名;7吟鞭:形容行吟的诗人;8瑶阶:玉砌的台阶。此处指积雪的石阶。唐韦应物《对雪赠徐秀才》诗:「晨起望南端,千林散春雪。妍光属瑶阶,乱绪陵新节。」9玉树:用珍宝制作的树。此处指白雪覆盖的树。唐李白《对雪献从兄虞城宰》诗:「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10鹤归华表:传说古代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后来道成化鹤飞回辽东,落在城门华表柱上,当时一个少年见到想举弓射之。鹤立即飞向天空徘徊,作诗:「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然后高飞而去。用以感叹时过境迁,人事纷繁而变。11天杪:犹天际。宋张先《熙州慢·赠述古》词:「潇湘故人未归,但目送游云孤鸟。际天杪,离情尽寄芳草。」12红粒:红米。唐钱起《秋霖曲》:「公卿红粒爨丹桂,黔首白骨封青苔。」13清夷:清净恬淡;14彩衣:五彩衣服,指官服;15花绶:织有花彩的丝带,以系官印;16博个:争取。

诗词作品: 水龙吟·寿李长孺 诗词作者: 宋代 吴泳 诗词归类: 春意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燕子来舟中作原文: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燕子来舟中作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街泥筑巢了。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

注释 1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即指潭州。动经春:动不动便又经历了一个春天。动,不知不觉。2两度新:杜甫从大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到现在已是第二个存天,已是第二次见到燕子衔泥了。3故园:指诗人在洛阳、长安的旧居。4社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天是人们祭神祈求丰收的日子。远看人:指仍然认识自己,远远地望着自已。5巢居室:指燕子处处在人家屋室的梁上作窝。6托此身:指诗人自己的到处漂泊求地安身。7樯:船桅。8沾巾:指诗人见燕子如此多情而动心落泪。

燕子来舟中作鉴赏

 诗的前四句总写客舟逢燕。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诗人流落湖南不觉得已迎来第二个春天。「新」对「泥」而言。燕子于春季常衔水边湿泥,筑其新巢。「两度新」也就是说诗人在这里已两见燕子衔泥筑巢了。古人与动植物的直接接触远比现代人密切,对动植物的观察也很仔细。他们习惯于根据各种生物的特性,赋于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燕子逐春而生,巢梁而居,所以常常被看作春天的象征,它的鸣叫与飞舞又使人联想到闲适安居的欢乐。杜甫很喜欢燕子,他虽然「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已有十年,但是他始终辛苦经营,像筑巢的燕子一样,为给自己创造安稳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地努力。在这些日子里,体态轻盈的燕子曾伴诗人度过了不少良辰美景,在诗人的佳篇秀句中留下了栩栩如生的形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绝句》)「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堂成》)「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绝句漫兴》)这一切都生动地留在诗人的记忆中。如今诗人在漂泊无定的时刻又看见了燕子,当然会产生他乡逢故旧的感觉。

 「旧人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这两句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旧人故园」,突出诗人对燕子一往深情。「尝识主」,是诗人对燕子的推测。在诗人的心目中,这燕子被看作是往年在故乡同室而居的燕子,它还记着自己的主人,远道来舟中相会,不觉为之一喜。「远看人」既画出了燕子对诗人的同情与疑问,也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在这烟水渺渺之处,前途茫茫之际,诗人无依无靠,独有燕来相就,倍感身世的凄凉。然而,燕纵识主,一叶扁舟,终不似昔日故园的有屋可巢,故尔,燕子既欲亲近,又怀疑豫,只是远远看看。这里的「识」与「看」都写的是燕子的动作、情态,也都涉及诗人。其实这只是诗人自己的想像,是诗人眼中看到的燕子的动态,是燕子的人格化,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后四句,对燕自伤。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巢居室」是说燕子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所以令人可怜。接着就点破怜燕正是哀己。诗人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先是举家徙秦州(今甘肃天水)东柯谷,投奔一个叫佐的侄子。上元元年(760)又往成都去投靠老友严武,卜居浣花溪畔。大历元年(766)又到夔州,在柏茂琳中丞的帮助下定居西阁。十年间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实在和燕子的「处处巢居室」没有两样。如今竟至于无人可依、无地可居,教人叹息。

 「暂语船播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那被诗人寄于同情的燕子此刻似乎领会了诗人的意思,「暂语船墙」,向诗人表示同情,但它立即发现这是一只漂流不定的船,不是它应该选择垒巢的「居室」,它忽然又变得漠然无情,随即起而飞去。但是,它又好像舍不得似曾相识的主人,贴水低飞,绕船盘桓,无情而似有情,可爱亦复可恼,终于翻然穿花而逝,给诗人留下空虚、惆怅和寂寞,诗人不觉老泪横流了。鸟之将死,其鸣也哀。《燕子来舟中作》是杜集中最后一首七律,可以看作诗人临终的哀鸣。在这首诗里,深沉真挚的人性借轻盈的燕子的形象表达出来,朴实、亲切而感人至深。这「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形象,经 宋代 晏殊的点化,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历代 唐诗 和杜诗的选本都很少选这首诗。其实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并不低于为人们所称道的《秋兴》、《咏怀古迹》诸篇。传统的欣赏标准是无一字无来处,是一饭之间未尝忘君。而这首诗动人的地方正在于它无一字有来处,在于把深情厚意寄托在一只微小的燕子身上。它完全不同于那些从概念出发的、以物喻理的咏物诗。也不同于那些摹拟象貌、堆砌典故的咏物诗,诗人在这首诗里完全摆脱了机械的比附,不刻意于追求外形的相似,而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通过内在联系,把人的感情赋于物,使物我达到契合无间的境界,这就是深沉的寄托—杜诗沉郁风格的另一特点。在这首诗中,诗人眼中隐藏着燕子的多情,燕子的眼中又隐藏着诗人的不幸,燕子与诗人的差别仿佛在诗中消失了,从整个画面中只能发现那倾诉不尽的辛酸、诗人颇倾的形容,以及一颗苦难的心的低语。杜甫之所以为大诗人,正在于他对人生的悲欢离合、甘苦哀乐感受得深刻而真切,善于敏锐地捕捉那些最感人的形象,并细致人微地再现它们。而善于描绘自然万物的诗人,同时也就是技艺高超的自画像大师,他一草一木中都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燕子来舟中作创作背景

 此诗为 唐代 宗大历五年(770年)在长沙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出三峡,在江湘之间漂泊了一年。次年春,他为了投奔刚刚移任潭州刺史的韦之晋,携家来到潭州。不幸刚到潭州韦便病故了。这样,杜甫一家人只好以船为室,寄身水上,直到大历五年春,仍然漂泊在潭州(今长沙)附近的湘江上。七律《燕子来舟中作》就是在这个时候写的。

 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彻底摧毁了杜甫的健康,他的头发几乎全白了,前此不久又聋了左耳,在肺病、糖尿病和风疾的折磨下,诗人的生命之火行将燃尽。此时此际,怀念故乡、眷恋京华成了诗人最强烈而执着的感情。狐死必首丘。他唯恐落个「终是老湘潭」(《楼上》)的下场,无论是山水云月,还是草木虫鱼,都会牵动旅愁与乡思。这时正值春天,江面上燕子频频来去。「树密早蜂乱,江泥轻燕斜」,(《入乔口》)「岸花飞送客,墙燕语留人」。(《发潭州》)可见,燕子偶然落在杜甫的船上,或息倦翅片刻,或啄残食一口,当时确实是司空见惯的情景。诗人睹物伤怀,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七律。

诗词作品: 燕子来舟中作 诗词作者: 唐代 杜甫 诗词归类: 写鸟、抒情、孤独

关于“诗词社日原文翻译及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990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