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王建《小松》拼音标注(小松古诗带拼音)
-
唐诗王建《小松》拼音标注
网上有关“唐诗王建《小松》拼音标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松古诗带拼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松》作者王建?朝代唐
xiǎo sōnɡ chū shù chǐ , wèi yǒu zhí shēnɡ zhī 。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
xián jí bànɡ biān lì , kàn duō zhǎnɡ què chí 。
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
白话释义:
小松刚开始时才只有几尺高,还没有横生枝节。
闲暇时就站在旁边站着看它,可它却生长很慢。
创作背景:
王建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就如埋没深草里的“小松”,诗人由此创作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王建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小松古诗带拼音
读音:
《xiǎo sōng》dù?xún?hè
《小松》杜荀鹤
zì xiǎo cì tóu shēn cǎo lǐ , ér jīn jiàn jué chū péng hāo 。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shí rén bù shí líng yún mù , zhí dài líng yún shǐ dào gāo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shí rén bù shí líng yún mù , zhí dài líng yún shǐ dào gāo 。
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扩展资料赏析:
诗中的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正是影射了作者自己就是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
作者: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王安石关于松树的诗句
小松古诗带拼音如下:
《小松》作者王建朝代唐xiǎo sōnɡ chū shù chǐ , wèi yǒu zhí shēnɡ zhī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xián jí bànɡ biān lì , kàn duō zhǎnɡ què chí 。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白话释义:小松刚开始时才只有几尺高,还没有横生枝节。闲暇时就站在旁边站着看它,可它却生长很慢。
注释译文
未有:没有;不曾有。《诗·大雅·绵》:“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梁书·许懋传》:“且燧人以前至周之世,未有君臣,人心淳朴。”
《水浒传》第二一回:“﹝宋江﹞在这里做押司,只是客居……敢怕是未有家室。”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然笔能杀人,犹有或知之者;至笔之杀之较刀之杀人,其快其凶,更加百倍,则未有能知之而明言以诫世者。”
傍边:近旁;附近。《百喻经·得金鼠狼喻》:“傍边愚人见其毒蛇变成真宝,谓为恒尔,复取毒蛇内著怀里。”
宋辛弃疾《踏莎行·赋木犀》词:“奴仆葵花,儿曹金菊,一秋风露清凉足。傍边只欠箇姮娥,分明身在蟾宫宿。”《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张四哥问老者:‘何姓何名?’老者惧怕,不敢答应。傍边一个人替他答道:‘此老姓陈名大寿。’”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831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朝著名诗人。出身寒微,虽曾进士及第,却只作过几任小官。
以乐府诗著称于世,写下了许多从不同侧面反映社会矛盾和民间疾苦的作品。善写七言歌行,绝少直发议论,语言通俗明快,凝练精悍,世称“张王乐府”。有《王司马集》行世。
《小松》古诗赏析
1.关于松树的古诗大全
松树 作者:元稹 (唐代)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
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
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
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
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松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古松感兴 唐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2.描写松树的诗句 古诗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3.关于松树的古诗大全关于松树的诗句1、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李白《南轩松》2、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古柏行》4、人生不得为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李涉《题五松驿》5、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6、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7、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苏辙《服茯苓赋叙》8、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9、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岑参《感遇》10、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11、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杜甫《古柏行》12、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贾岛《松下偶成》13、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王安石《孤桐》14、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15、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白居易《赠王山人》16、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白居易《松树》。
4.关于松树的诗句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唐·李白《古风》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唐·李白《南轩松》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唐·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松柯:松树枝。
唐·岑参《感遇》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唐·李群玉《赠元绂》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宋·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宋·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宋·苏辙《服茯苓赋叙》松柏何须羡桃李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唐·杜甫《古柏行》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唐· 杜甫《古柏行》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唐·杜甫《古柏行》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宋·王安石《孤桐》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宋·张耒《夜坐》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宋·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5.有关松树的诗句 古诗关于松树的诗句 1、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李白《南轩松》 2、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古柏行》 4、人生不得为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李涉《题五松驿》 5、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6、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7、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苏辙《服茯苓赋叙》 8、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 9、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岑参《感遇》 10、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 11、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杜甫《古柏行》 12、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贾岛《松下偶成》 13、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王安石《孤桐》 14、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 15、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白居易《赠王山人》 16、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白居易《松树》 17、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成彦雄《松》 18、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杜甫《古柏行》 19、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20、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李群玉《赠元绂》 21、松柏何须羡桃李。——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2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 23、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皇甫松《古松感兴》 24、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韩溉《松》。
6.描写松树梅花的诗句关于松树的诗句
1、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李白《南轩松》
2、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
4、人生不得为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李涉《题五松驿》
5、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6、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7、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苏辙《服茯苓赋叙》
8、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
9、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岑参《感遇》
10、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
描写梅花的诗词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7.描写松树的诗句1000首新秦郡松树歌
作者:王维 朝代:唐 体裁:乐府
诗词:
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栽松二首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诗词: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庭松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诗词: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赞同31| 评论
8.关于松树的古诗词关于松树的诗句 1、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李白《南轩松》 2、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古柏行》 4、人生不得为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李涉《题五松驿》 5、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6、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7、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苏辙《服茯苓赋叙》 8、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 9、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岑参《感遇》 10、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 11、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杜甫《古柏行》 12、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贾岛《松下偶成》 13、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王安石《孤桐》 14、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 15、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白居易《赠王山人》 16、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白居易《松树》。
关于松柏的诗句古诗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
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
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
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
—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
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
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
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
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
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
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
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
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
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
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
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
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
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
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
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
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
的自我写照?
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描写和议论,诗情和
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竹石》
4.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5.植物惟松柏,苍苍贯四时。——刘克庄《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植物惟松柏》
6.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杜荀鹤《小松》
7.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8.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9.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10.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11.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12.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李白《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13.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白居易《谪居》
14.日映西陵松柏枝,下台相顾一相思。 ——刘禹锡《魏宫词二首》
15.列嶂有心争峻秀,古松无语兀龙钟;——恽代英《游黄山·久闻人说黄山好》
16.松树倒生临涧影,竹根斜挂过墙鞭。——王镃《山居即事·选定唐诗手自编》
17.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李白《春日独酌二首》
18.大山小山松树齐,千声万声子规啼。——汪广洋《江上·大山小山松树齐》
19.一峰初上晓松哀,瀑布声闻客绪开。——郭之奇《憩庐山东林寺和王阳明先生壁间韵》
20.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白居易《池鹤二首》
21.石潭倒献莲花水,塔院空闻松柏风。——钱起《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
22.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岑参《范公丛竹歌》
23.幽兰泣露新香死,画图浅缥松溪水。——李商隐《河阳诗》
24.瀑布悬崖泻,松笙入夜鸣。——李颙《忆罗浮》
25.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刘长卿《送少微上人游天台》
26.手种老松树,苍然霜雪颜。——吴莱《和陶渊明咏贫士·其二》
27.尚想读书声,犹在松树间。——陈淳祖《劝农二首奉呈同官诸丈·劝农事云毕》
28.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元稹《南秦雪》
29.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李商隐《高松》
30.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31.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卢仝《风中琴》
32.摇落见松柏,岁寒比忠贞。——皎然《九日和于使君思上京亲故》
33.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刘义庆《世说新语》
34.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皇甫冉《寻戴处士》
35.南山石上双松树,莫更动摇仙鹤巢。——蓝仁《和云松雪中十绝·其二》
36.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37.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38.长江靡迤山坡陀,旅竹荒松蒙茑萝。——贺铸《三鸟咏之三子规行》
39.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
40.怪石奇松诗意里,溪头吟罢饮丹砂。——老舍《咏黄山》
41.竹园笋出穿龙角,松树年深长鹤孙。——萨都剌《题元符宫东秀轩又名日观》
42.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李白《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43.松树倒影半溪寒,数个沙鸥似水安。——陈师道《诗一首·松树倒影半溪寒》
44.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45.闻有三山未知处,茂陵松柏满西风。——许浑《学仙二首》
立字取名男孩有寓意,立字辈的男孩名字大全
立字属于是辈分字,在以前这个字经常出现在人名中,一般父母会用立字放在姓氏后面,然后再搭配一个字作为孩子名字,现在人因为觉得这个字太普通,取名过于频繁,也怕也长辈充满,所以不轻易用它来取名,但其实立字用来取名,音形义很不错,尤其适合男孩取名,下面为大家带来立字取名男孩有寓意,立字辈的男孩名字大全的内容,如果有家长想要用立字给孩子取名,不妨可以参考一下。
一、立字字义解析
立字拼音为“lì”,音调为第四声,读音大气好听,该字部首为“立”,整体结构,繁体字为“立”,康熙字典里的笔画数为“5”,取名数理吉凶显示为“5”。
立字本义是人站在地上,后引申为树立、设立、建立等词义。取名的寓意是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出人头地、事业发达、前程似锦、志向远大、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二、立字五行属什么
立字五行属火,火主礼,用火属性的字取名,寓意孩子自尊心强,为人谦和恭敬, 纯朴善良,敬上而不欺下。取名者如果命理缺火,那么用五行属火的立字取名,能够弥补命理火弱,起到平衡命理的作用,命理缺土,也可以用五行属火的立字取名,因为五行之中火生土,然而如果取名者命理火旺,或者八字喜乐与火相克的话,就不宜用五行属火的立字取名,违背命理,无法使命理达到平衡,从而影响取名者的运势发展,五行之中水克火、火克金,也就是说八字喜乐为水或者金的人,不宜用五行属火的立字取名,当然具体要结合取名者的生肖以及搭配的字等综合考虑。
三、立字取名男孩有寓意
鹤立
鹤字五行属水,本义是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全身白色或灰色,生活在水边,吃鱼、昆虫或植物。用作人名意指吉祥、长寿、气色好之义。与“立”字搭配作为男孩名字,寓意男孩健康长寿,吉祥如意,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志立
志字五行属火,本义为意念、心意,引申为意向、意愿,又引申表示愿意做、决心做,再由意向引申指目标。志还表示记,指用文字或标记符号记下来。也引申作名词用,指记号、标记等,由此又引申指记载的文字。取名寓意志向远大、有抱负、有理想、凌云壮志、专心致志、宏图大志、功成名就、未来可期。与“立”字搭配作为男孩名字,寓意男孩志向高远,自立自强,出人头地,事业发达,前程似锦。
炎立
炎字五行属火,本义一般认为指火光上升。又可泛指焚烧。由焚烧引申为热、极热,如“炎热”、“炎夏”;由热又喻指炙手的权势。 用作人名意指开朗、热情洋溢、正气凌然之义。与“立”字搭配作为男孩名字,寓意男孩热情开朗,乐观积极,自立自强,事业发达,前程似锦,志向远大。
立卓
卓字五行属火,本义高而直,引申为高明;不平凡。取名的寓意是杰出卓越、优秀出众、追求完美、卓尔不群、完美无瑕、出类拔萃。与“立”字搭配作为男孩名字,寓意男孩优秀杰出,卓尔不群,自立自强,事业发达,前程似锦,志向远大。
立昱
昱字五行属火,本义为是新的一天。也指日光,光明;照耀。用于人名,意指明亮、灿烂、照耀、前程似锦。寓意万丈光芒、前程远大。与“立”字搭配作为男孩名字,寓意男孩阳光开朗,乐观积极,自立自强,出人头地,事业发达。
立坤
坤字五行属土,本义是代表地以及一切极具阴柔性质的事物,该字取名的寓意为厚德载物、宽以待人、柔顺伸展、温柔敦厚、合作共赢等含义。与“立”字搭配作为男孩名字,寓意男孩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出人头地、事业发达、前程似锦。
四、立字辈的男孩名字大全
立新、立农、立群、立宏、立彬
立伟、立杰、立新、立安、立昂
立瑜、立熙、立鹏、立崴、立宇
立扬、立贤、立唯、立淼、立帅
立峰、立新、立卓、立伟、立峣
立纬、立信、立轩、立明、立同
立志、立珂、立攀、立波、立斌
立辰、立逸、立泽、立瑾、立瑜
立杰、立楷、立瑞、立浩、立南
立旭、立尧、立俊、立磊、立博
立昊、立哲、立瀚、立冠、立明
立辉、立霖、立健、立柏、立渤
立晏、立尚、立跃、立淳、立修
立昶、立宗、立懿、立良、立霆
立辉、立哲、立宽、立腾、立仁
立鸿、立涛、立轩、立鹏、立煊
立彬、立弘、立宸、立鑫、立睿
立达、立强、立啸、立桦、立松
立德、立振、立鹤、立寒、立擎
立诚、立翰、立超、立晟、立皓
五、含立字的成语和诗句
成家立业
成家立业,成家:组成家庭,即结婚。立业:建立事业。指组成家庭,并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指建立家业。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僧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成家立业。’”
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安身:有容身的地方。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十卷:“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巍然屹立
巍然屹立,巍然:高大雄伟的样子。屹立:像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直立着。比喻高大雄伟,不可动摇。也作“巍然耸立”。出处: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坐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1、君王政不修,立地生西子。——出自唐·苏拯《西施》
2、世人明此道,立便返童颜。——出自唐·吕岩《五言》
3、立身既质直,出语无谄谀。——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4、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出自两汉·佚名《回车驾言迈》
5、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袁枚《所见》
6、本朝再树立,未及贞观时。——出自唐·杜甫《咏怀二首》
7、佳人不在此,恨望阶前立。——出自唐·元稹《表夏十首》
8、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出自唐·王建《小松》
9、三端自孤立,六艺越诸君。——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10、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出自唐·崔颢《澄水如鉴》
11、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出自唐·王昌龄《九江口作》
12、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出自魏晋·左思《咏史八首》
唐诗《小松》的译文!!!!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描写和议论,诗情和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王建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带拼音版 意思及赏析
shí wǔ yè wàng yuè
十五夜望月
zhōng tíng dì bái shù qī yā , lěng lù wú shēng shī guì huā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jīn yè yuè míng rén jìn wàng , bù zhī qiū sì luò shéi jiā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扩展资料
1、王建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带拼音版
shí wǔ yè wàng yuè
十五夜望月
táng dài:wáng jiàn
唐代:王建
zhōng tíng dì bái shù qī yā , lěng lù wú shēng shī guì huā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jīn yè yuè míng rén jìn wàng , bù zhī qiū sì luò shéi jiā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王建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注释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落:在,到。
3、王建十五夜望月古诗赏析
鉴赏一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着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他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确实高妙。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在炼字上,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录此诗,末句的“在”作“落”字。徐竹心认为,“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小松》的古诗赏析、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关于“唐诗王建《小松》拼音标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1805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 徵招(和焕甫秋声。君有远游之兴,为首行路难以感之)
- 小重山(同仇香过汭川,道问偶成)
- 浣溪沙(次韵戏马梦山与妓作别)
- 宿紫阁山北村
- 晚步
- 玉楼春·燕雕梁画栋原无数
- 玉楼春(和令升正月五日会客)
- 【越调】天净沙_梅梢月黄昏
- 词笑令(⑧采莲)
- 更漏子(钟鼓寒)
热门名句
-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 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 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