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古诗《蜂》全文有几句-(《蜂》唐,罗隐的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古诗《蜂》全文有几句-(《蜂》唐,罗隐的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4    点击:  203 次

古诗《蜂》全文有几句?

网上有关“古诗《蜂》全文有几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蜂》唐,罗隐的古诗的诗句的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诗《蜂》全文有四句。

古诗《蜂》原文如下: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古诗《蜂》翻译如下: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赏析: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

作者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在艺术表达形式上独具特色。以“蜜蜂”为张本,所咏之物形神兼备,更为难得是所咏之物兴寄明显、寄慨遥深。

《蜂》唐,罗隐的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古诗蜂的意思和解析如下:

《蜂》原文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翻译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注释

山尖:山峰。

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

占:占有,占据。

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

《蜂》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全文翻译: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的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它们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诗文赏析:

《蜂》,唐代著名诗人罗隐(833—909)所作。是以蜜蜂为比喻,表达了对辛勤耕作的劳动人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痛恨和不满。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罗隐的讽刺散文的成就很高,堪称古代小品文的奇葩。收在《谗书》里的讽刺小品又都是他的“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谗书》跋)。



关于蜜蜂的诗句?

1、《蜂》

唐李商隐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

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

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2、《蜜蜂》

宋连文凤

群居崖谷间,不食人间食。

春风百花场,来往无虚日。

采花酿为粮,仓廪自充实。

歘罹割裂殃,操戈穷入室。

何异误国人,腹剑而口蜜。

3、《蜜蜂》

宋释云岫

生涯未足怕征科,一日园林几度过。

股倦不嫌花粉重,年年只爱子孙多。

4、《咏蜂》

明王锦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5、《咏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大山,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6、《蜂儿诗》

宋杨万里

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

扩展资料

1、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为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为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2、蜜蜂不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后者有时调制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如同对花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

3、大部分蜜蜂采多种花的花粉,不过,有些蜂只采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采某种颜色花的花粉,还有一些蜂只采一些有亲缘关系的花之花粉。

蜂罗隐的古诗解释

罗隐的《蜂》的意思是: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顶,蜜蜂都占有了极其美丽的风光。蜜蜂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这到底是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蜂》是一首咏物诗,用“蜜蜂”象征“劳动者”,表达了诗人对广大的劳苦人民的怜悯之情。

《蜂》

罗隐〔唐代〕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

山尖:山峰。

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

占:占有,占据。

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

赏析

全诗前两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后两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全诗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蜂》和《风》的全诗

1、原诗:

(1)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译文:

(1)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2)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3、作者简介:

(1)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2)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古诗蜂及意思

《蜂》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释义: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创作背景: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罗隐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作者心灰意冷,后又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这可能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赏析:

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释义: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的一声叹息。

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蜂 (罗隐诗作)

关于“古诗《蜂》全文有几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218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