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长征的诗词(长征的诗词有哪些-)
- 
有关长征的诗词
网上有关“有关长征的诗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长征的诗词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有关长征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征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征诗词1
1.《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过草地》
作者: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4.《七律》
作者:乌兰夫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5.《清平乐?六盘山》
作者: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长征诗词2
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一曲悲歌震宇寰,长驱万里越千山。
壮怀旌猎冲围堵,展翅鲲鹏翱九天。
赤水用兵扬韬略,乌蒙磅薄战凶顽。
奇功盖世铭青史,八十春秋仰俊贤。
2:北上抗日先遣队长征记
先遣一军路远遥,千征百战捣敌巢。
兵锋指向惊宫壁,怀玉悲歌落九飙。
险隘乌泥良将殒,谭家桥断恨难消。
粟郎留得豪气在,百万雄师葬蒋朝。
3:红四方面军长征记
嘉陵强渡水波平,携手两军再起程。
北上南征存异议,扬镳分道各争雄。
沼泽三过崎岖路,百丈鏖兵挫剑锋。
西路军魂悲壮矣,祁连巍耸悼英灵。
4:红二十五军长征记
孤军童旅大旗扛,赴难救国主义张。
独树争锋围壁破,紫荆险隘似纸墙。
征程血沃催人泪,战地情思分外香。
携手两军基业奠,兵强马壮伴歌扬。
5:红一方面军长征记
血染湘江战马鸣,转兵通道下遵城。
群龙得首自腾舞,四过赤河巧用兵。
大渡金沙难阻遏,雪山草地胜闲庭。
天险隘口一兵破,立下殊功未留名。
6:红二方面军长征记
双龙出水动天罡,恶战湘黔勇者强。
西向声东施巧计,乌蒙旋仗蒋空忙。
金沙浪遏如闲步,雪域稀寒路苦长。
“另立”图谋无考量,百川奔涌汇海洋。
7:长征颂
红军“二万五”长征,
长征精神举世称。
乌江赤水强泅渡,
草地雪山艰步行。
前堵后追被粉粹,
风餐露宿显峥嵘。
撼地震天英雄汉,
唯独有我子弟兵!
千秋绝唱忆长征,
鬼泣神惊耀汗青。
星火燎原生死劫,
恒言醒世焰飙腾。
一线曙光划长夜,
为得明霞贯宏程。
八十年轮沧桑变,
迎来神州更妍明。
英雄红军不惧难,
战略转移万重山。
天兵神将破敌阵,
迂回伏击战凶顽。
人民拥戴***,
迎来全国得解放。
英雄史诗传千古,
丰碑永矗耀人间。
长征诗词3
当我们在阳光下
在绿色的田野里
在川流不息的高速上
享受,美好的生活时
盈盈的目光里,总会
舞动着一根红飘带
这是一根
象征长征的红飘带
他曾舞在满目疮痍的
中华大地上
舞在多风多雨的20世纪里
婉转,漫舞
舞出一座座丰碑
舞出气吞山河的壮举
舞出革命史上最为绚丽的一笔
光阴荏苒,转眼间
80年的时间过去了
那段峥嵘岁月
却没法忘记
笔尖轻触
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便被轻易的勾起
一幅幅壮烈英勇的
画面,在眼里浮起
在心里激荡
如猎猎的山风
如滚滚的浪涛
久久地,不能平静
我们的红军
为了人民,不再流泪
不再挨饿,不再受欺凌
挺身而出,抗战
于是,毅然决然地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攻克天险腊子口
翻越六盘山
穿越人迹罕至的草地
多个白天啊
风萧萧,雨亦萧萧
多少个黑夜啊
天作被子地当床
风餐露宿又饥肠辘辘
这就是,我们的革命者
红军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是他们的双脚丈量过来的
茫茫的长征路是
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
用鲜血与汗水
用血肉之躯换来的胜利
长征,他是革命历史上
一幅无比壮丽的`画卷
长征,他是
人类历史上一个奇迹
长征,他是一部
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无论是,昨天
还是,明天
我们都要将
老一辈革命者举起的
火炬,由我们承接过来
再高高地擎起
祖国的未来,无疑
有我们这一代人担任起重担
将祖国建设得
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祖国的红旗
将永远的,高高地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们要珍惜
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日子
我们要好好地学习,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
不管他风来雨去
还是那些沟沟坎坎
我们也要挺直脊梁
跨越那些山山水水
像我们的红军那样
英勇,无畏,不怕困难
我们要,保卫祖国
建设祖国
开创未来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我们,向党致敬
向红军致敬
向那些英雄烈士致敬
红旗飘飘
山海肃穆
每一位中华儿女
都将永远的,纪念
我们的老一辈革命者,红军
那些抗战牺牲的烈士
将永垂不朽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不管他时间流逝
还是岁月老去
我们都会永远记住长征精神
也会永远学习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的诗词有哪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1962年4月20日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
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朱德
1951年
飞身可夺天堑
健步定攀高峰
——胡耀邦
1985年9月20日
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
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
——聂荣臻
1979年10月13日
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
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杨成武
1980年2月16日
旧貌换新颜
——杨成武
1985年5月29日
浪淘沙 重过泸定桥
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泸定桥横高峡中。西去平叛驱车急,往事潮涌。 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红军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
——张爱萍
1979年春
红军长征的古诗五首
七律·长征
近现代 ·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的诗篇之一,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达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毛泽东史诗般地再现了万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歌颂了红军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念奴娇·昆仑》、《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
1、《念奴娇·昆仑》
近代: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译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
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日本。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2、《忆秦娥·娄山关》
近代: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3、《十六字令》
近代: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译文:
山,高耸入云端。给快跑的马儿再加几鞭,翻越山巅未下鞍。惊诧高又险,回头瞥一眼,离天只有三尺三!
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万马厮杀正酣战。
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剑锋没伤残。天像快要塌下来,全靠着山的支撑,天才得以铺展于宇宙间。?
4、《七律·长征》
近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5、《清平乐·六盘山》
近代: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和《沁园春 雪》的诗词是什么?
一、《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1、全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⑿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二、《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1、全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有关长征的诗词
有关长征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征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征诗词1
1《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过草地》
作者: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4《七律》
作者:乌兰夫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5《清平乐六盘山》
作者: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长征诗词2
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一曲悲歌震宇寰,长驱万里越千山。
壮怀旌猎冲围堵,展翅鲲鹏翱九天。
赤水用兵扬韬略,乌蒙磅薄战凶顽。
奇功盖世铭青史,八十春秋仰俊贤。
2:北上抗日先遣队长征记
先遣一军路远遥,千征百战捣敌巢。
兵锋指向惊宫壁,怀玉悲歌落九飙。
险隘乌泥良将殒,谭家桥断恨难消。
粟郎留得豪气在,百万雄师葬蒋朝。
3:红四方面军长征记
嘉陵强渡水波平,携手两军再起程。
北上南征存异议,扬镳分道各争雄。
沼泽三过崎岖路,百丈鏖兵挫剑锋。
西路军魂悲壮矣,祁连巍耸悼英灵。
4:红二十五军长征记
孤军童旅大旗扛,赴难救国主义张。
独树争锋围壁破,紫荆险隘似纸墙。
征程血沃催人泪,战地情思分外香。
携手两军基业奠,兵强马壮伴歌扬。
5:红一方面军长征记
血染湘江战马鸣,转兵通道下遵城。
群龙得首自腾舞,四过赤河巧用兵。
大渡金沙难阻遏,雪山草地胜闲庭。
天险隘口一兵破,立下殊功未留名。
6:红二方面军长征记
双龙出水动天罡,恶战湘黔勇者强。
西向声东施巧计,乌蒙旋仗蒋空忙。
金沙浪遏如闲步,雪域稀寒路苦长。
“另立”图谋无考量,百川奔涌汇海洋。
7:长征颂
红军“二万五”长征,
长征精神举世称。
乌江赤水强泅渡,
草地雪山艰步行。
前堵后追被粉粹,
风餐露宿显峥嵘。
撼地震天英雄汉,
唯独有我子弟兵!
千秋绝唱忆长征,
鬼泣神惊耀汗青。
星火燎原生死劫,
恒言醒世焰飙腾。
一线曙光划长夜,
为得明霞贯宏程。
八十年轮沧桑变,
迎来神州更妍明。
英雄红军不惧难,
战略转移万重山。
天兵神将破敌阵,
迂回伏击战凶顽。
人民拥戴***,
迎来全国得解放。
英雄史诗传千古,
丰碑永矗耀人间。
长征诗词3
当我们在阳光下
在绿色的田野里
在川流不息的高速上
享受,美好的生活时
盈盈的目光里,总会
舞动着一根红飘带
这是一根
象征长征的红飘带
他曾舞在满目疮痍的
中华大地上
舞在多风多雨的20世纪里
婉转,漫舞
舞出一座座丰碑
舞出气吞山河的壮举
舞出革命史上最为绚丽的一笔
光阴荏苒,转眼间
80年的时间过去了
那段峥嵘岁月
却没法忘记
笔尖轻触
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便被轻易的勾起
一幅幅壮烈英勇的
画面,在眼里浮起
在心里激荡
如猎猎的山风
如滚滚的浪涛
久久地,不能平静
我们的红军
为了人民,不再流泪
不再挨饿,不再受欺凌
挺身而出,抗战
于是,毅然决然地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攻克天险腊子口
翻越六盘山
穿越人迹罕至的草地
多个白天啊
风萧萧,雨亦萧萧
多少个黑夜啊
天作被子地当床
风餐露宿又饥肠辘辘
这就是,我们的革命者
红军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是他们的双脚丈量过来的
茫茫的长征路是
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
用鲜血与汗水
用血肉之躯换来的胜利
长征,他是革命历史上
一幅无比壮丽的`画卷
长征,他是
人类历史上一个奇迹
长征,他是一部
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无论是,昨天
还是,明天
我们都要将
老一辈革命者举起的
火炬,由我们承接过来
再高高地擎起
祖国的未来,无疑
有我们这一代人担任起重担
将祖国建设得
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祖国的红旗
将永远的,高高地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们要珍惜
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日子
我们要好好地学习,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
不管他风来雨去
还是那些沟沟坎坎
我们也要挺直脊梁
跨越那些山山水水
像我们的红军那样
英勇,无畏,不怕困难
我们要,保卫祖国
建设祖国
开创未来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我们,向党致敬
向红军致敬
向那些英雄烈士致敬
红旗飘飘
山海肃穆
每一位中华儿女
都将永远的,纪念
我们的老一辈革命者,红军
那些抗战牺牲的烈士
将永垂不朽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不管他时间流逝
还是岁月老去
我们都会永远记住长征精神
也会永远学习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的七律诗是哪一首?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一、原文
《七律·长征》
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全文充满了成千上万的困难和障碍,充满了中国***的热情。它是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革命史还是诗歌史,都是一个里程碑。
毛主席的其他长征题材作品还有:《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都是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
诗人在最后发出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
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晋国所说的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更喜”有婉转回肠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军”,这个词语本来就是自然带有古汉语之美,加上按前面毛主席自己的说法是指当时的红一、二、四方面军,这古意盎然的“三军”又凭添了当代汉语之美,岂不是难能可贵,羚羊挂角获了一个双美!
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七律·长征》一诗提到了长征中的哪些事件?
《七律·长征》一诗提到了长征中的事件有:翻越五岭、翻越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
出自:《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原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事件介绍:
1、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
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
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地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
2、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Force dadu river)是指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斗,也是长征途中的一次着名战斗。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在长征中曾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从而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
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红军强渡大渡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3、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
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关于“有关长征的诗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3174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
 -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