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海纳百川全诗(“林则徐”的著名诗句怎么念?)
-
林则徐海纳百川全诗
网上有关“林则徐海纳百川全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林则徐”的著名诗句怎么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全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出自——清朝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寓意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顾名思义,大海的宽广可以容纳众多河流;比喻人的心胸宽广可以包容一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同时,海纳百川还有包罗万象的意思,常常用来形容事物壮阔雄奇,难以形容,于是用“海纳百川”来形容。
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的“欲”意思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
正如蔡康永《痛快日记》中所述:“没有欲望,恐怕只能变得乏味,而不是得到智慧。”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即要有为了坚持正义敢于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而刚直不阿的品德,则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也是古今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林则徐曾手书一幅自勉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下联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直不阿的好官。“无欲则刚”,它揭示了一个道理:去除私欲,就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
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人有七情六欲,也是自然之理。“无欲则刚”,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欲就能刚锋永在,清节长存。
“林则徐”的著名诗句怎么念?
林则徐爱国诗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介绍如下:
海纳百川是汉语成语,拼音是hǎi nà bǎi chuān,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也指心胸宽广)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有容乃大介绍如下:
有容乃大,源自《尚书》,《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有容乃大辨析介绍如下:
袁可立自勉联原题为“受益惟谦,有容乃大”清顺治十八年袁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袁可立事略,就是说要谦虚谨慎、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明代名臣袁可立因为耿直建言被万历皇帝贬官为民,二十六年始得昭雪,这是他自己的人生感悟之言。中国过去有句俗话,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姑且不论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肚量的人,但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宽广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袁可立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后来他昭雪后官任兵部右侍郎巡抚登莱军务,对悍将毛文龙多有提拔援助,毛壮大后自傲不羁,唆使言官攻击袁可立,袁可立“故奇其(毛文龙)胆智”,为了维持海疆防务大局,不想卷入无休止的内斗扯皮局面,接连七次上疏告病归里。
而他的继任者武之望和袁崇焕,则心胸狭窄,袁崇焕竟为了一己私愤擅自杀掉毛文龙,致使东江军局面大乱,登莱防务渐趋瓦解。
论语上有一句话,叫做“无欲则刚”,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欲望的话,他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必怕了。和尚在寺院里修炼一辈子,末了没有一个不想上西天的;道士整日闭关打坐,末了没有一个不想白日飞升的。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诗句和名言警句
“林则徐”的著名诗句是: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读音为[gǒu lì guó jiā shēng sǐ yǐ? qǐ yīn huò fú bì qū zhī]。
出处
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全诗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释义
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便是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1. 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诗句
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诗句 1.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名句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名句:
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白话解释:只要鸦片一天没有消灭,我就一天不回,势必要和这件事杠到底,绝对不中断。
二、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白话解释:我的子孙若和我一样,那留钱给他们干嘛?圣贤之人有太多钱只会损害他们的志气;我的子孙要是不如我,那留钱给他们干嘛?又蠢又有钱,只会让他们变得更糟。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地点是在虎门海滩,由于鸦片数量巨大,因此整个销烟的过程一直持续了二十三天才结束。
这次禁烟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但是这次销烟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最大历史意义就是解决了鸦片对我国的危害,开启民智,让民众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对中国今后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影响。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的时候,不仅仅面对着外国列强的压迫,还要应对清朝内部那些为了一己私利,不断使用阴谋诡计来阻止林则徐进行禁烟运动的官员。
但是林则徐无畏强权,一边对抗外来势力,一边抵御内部的压力,成功地将禁烟运动进行下去。几乎将虎门所有的鸦片都销毁了,成功的守护了虎门地区的安宁。
虎门销烟之后,清政府迫于压力,贬谪了林则徐。因为人才难得,因此又被朝廷启用,不断的到陕西、甘肃、云南、广西等地做官,处理一些非常棘手的事情。林则徐在这些地方不但参加了一些军事镇压,而且还大力的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真的是哪里需要林则徐,林则徐就往哪里跑。
最后,在广西地区,因为长途奔波,再加上瘴气的感染,所以林则徐最终死在了广西。
搜狗百科-林则徐
搜狗百科-虎门销烟
2. 用什么诗句来歌颂林则徐的虎门硝烟
《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则徐
力微任重六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则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
虎门硝烟震帝京, 帝惧罪徐充伊宁.
庙堂江湖皆如此, 忠臣终生忧黎民.
湟渠滚滚千古流, 林公滔滔爱民心.
为民思想古耒重, 精神万载溜后人!
七律·伊宁林则徐纪念馆
林公大名蜚中外,
巍巍雕像肃清高。
谪放边疆心不死,
忧国为民境情豪。
皇渠龙口闪智慧,
万里跋涉传技招。
男儿报国当效以,
中华崛起在今朝。
瞻仰福州林则徐故居
旧瓦颓垣陋巷中,鸡鸣犬吠与民同。不是南天春雷动,谁识柴门卧蛟龙?
炮吼虎门惊天下,砥柱中流看督衙。但教斯人英灵在,西夷不敢小中华!
漫天风雪花飘零,楼台不见月再明。盖世英名沉冤死,我为林公倍伤情。
临终犹呼新豆栏,马革裹尸心未甘。中华英魂终不死,堂堂正气是汉关!
3.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的诗
虎门销烟只不过是个借口,英国当时的目标是中国财富,所以,不管打也好,枪炮也好,只要有财富,他们都会去做,虎门销烟是一个小小的导火线,英国发动战争是预谋的。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性,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要求,是清政府闭关锁国而不能与时俱进的恶果,林则徐的举动是偶然原因,即使没有林则徐,鸦片战争的爆发应该说不可避免的。
抛开鸦片战争看林则徐,他呼吁革命社会弊端,提倡“经世致用”,还有,他的一腔爱国之心,也值得我们尊敬,他勇于了解西方世界,虽然没能彻底摆脱传统的夷夏观念,但他毕竟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编译许多书籍成为当时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编译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等直接为抗英服务,还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委托好友魏源编写的《海图图志》·······
由此,我们应该肯定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4. 林则徐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
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
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 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
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
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①,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
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
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
林则徐浩然正气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
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111回答者: Z♂W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007-5-17 12:29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
5. 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资料
道光1839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
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驭极其复杂的局面。
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珠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
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了解到,过去用火焚烧鸦片,鸦片油渗入土中,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熬炼成烟膏.因此他派人在虎门海滩挖出长宽各15丈的2个大池,灌入海水,然后把鸦片投入池内,泡透后放石灰.再打开涵闸让鸦片末泄入茫茫大海。
15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他不断的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
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示威,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
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降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3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虎门销烟共销毁鸦片2376254斤。
虎门销烟意义 [编辑本段]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撤职查办。他是我国鸦片战争前期的民族英雄。
虎门销烟纪念碑 [编辑本段] 新中国成立前,虎门要塞司令曾在当年销烟的地方立了一座高约一米的“林文忠公销烟处”的纪念碑。但无人管理,整个销烟池旧址杂草丛生,荒芜不堪。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党和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树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1972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将“林则徐纪念馆”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把“林则徐纪念碑”改成“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碑”。这无疑是不合建馆的原意。
于是,在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为了更好地收集、研究鸦片战争历史的文物资料,保护鸦片战争遗址,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再增加一个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现在两个馆名,一套班子,一个馆址)。1987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先后从海军部队接管了沙角炮台和威远炮台,并分别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交由该馆管理。
随后,1989年把原有的纪念碑拆除。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释义
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
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
二、出处
此对联为清末·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则欲刚。这幅对联是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
二、赏析
上联阐述何为大,大是无数小的组合成整体,能够容天下难容之事,乃心胸宽大;存在于宇宙万物的事物,一定在人的意识和活动中发生,能够包容 世间万象和试着了解不同领域,对于个人思想的成长有巨大的意义,人的伟大和渺小也在于此!
下联则表明立身办事的坚定心志。下联以历经风吹雨打,雷劈电击而屹立高耸的陡峭岩壁为喻,表明要排除一切杂念,坚持正义,做一个无私无畏、刚直不阿的大丈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则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则欲刚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究竟出自哪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话出自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
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条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上下联最后一字——“大”与“刚”,意思是说,这种浩然之气最伟大,最刚强,更表明了作者的至大至刚。
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壁立千仞”的刚直,来源于“无欲”。这样的气度和“无欲”情怀以及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正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元素。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1839年,中英贸易完全断绝,林则徐更密切注意世界局势,他组织一队翻译队伍,专门负责翻译外国报纸和外国书籍。他们翻译了《澳门月报》、英国商务总监戴维斯着的《中国人:中华帝国及其居民的概况》(即《华事夷言》)、传教士地尔洼牧师着的《对华鸦片罪过论》、休·慕瑞着的《世界地理大全》(即《四洲志》),及其他军事书籍。
同时,他亦亲自接触外国人,向虎门销烟时来访的美商C·W·金、传教士裨治文、商船船长弁逊等人询问英国的情况,并接触英国海员,了解英国对禁烟的看法,态度极为亲密。
接着他又再写了一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照会,由汤姆士·葛号船主带往伦敦,但英国外交部拒收信件,结果信件刊登在《泰晤士报》上。十二月初一(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接任两广总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则徐
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有容乃大,出自《尚书》。无欲则刚,出自《论语》。
《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当年左宗堂被派戍守新疆,途中路过林则徐(已经被免职)的家,林送左一副对联以示勉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关于“林则徐海纳百川全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3232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 清泪泡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
-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