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花的诗句及意思(咏桂花的诗词鉴赏)
-
关于桂花的诗句及意思
网上有关“关于桂花的诗句及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咏桂花的诗词鉴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关于桂花的诗句
1.《咏桂》唐·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白话译文:选拔官员,都是官僚子弟优先。都想找门路找捷径,好趁春风得意。像桃李花那样的,很难长久保持艳色荣华。他们不知道南山上的桂花树,常年绿叶垂阴。在桂花的树阴下乘凉,凉爽又芳香,你何不把桂花种植在你的庭院?
2.《鸟鸣涧》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白话译文: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3.《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话译文: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4.《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⑷掷与人。
白话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5.《咏桂》宋 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白话译文:桂花馥郁的香气,不像是人间种的,倒像是传说中月亮上广寒宫的桂花树落下的芳香吹开了漫山遍野的花一样的香。
桂花:中国人寓意桂花为“崇高”、“美好”、“吉祥”、“友好”、“忠贞之士”和“芳直不屈”、“仙友”、“仙客”;寓桂枝为“出类拔萃之人物”及“仕途”;欧美寓桂枝为“光荣”、“荣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2. 关于桂花的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桂花。
传说月中有一棵桂树,所以下云“月中落”。两句写杭州灵隐寺秋夜景致,月光皎洁,桂子飘香。
唐·宋之问 《灵隐寺》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裛:香气袭来。唐·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漠漠:茫茫。
翛翛:潇潇,形容雨声。荔子:荔枝。
然:同“燃,形容荔枝色红如火。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宋·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 清·洪升《长生殿·惊变》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
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王维 山茱萸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 刘长卿 寄龙山道士许法棱 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
林下昼焚香,桂花同寂寂。 丘丹 和韦使君秋夜见寄 露滴梧叶鸣,秋风桂花发。
中有学仙侣,吹箫弄山月。 贾岛 咏韩氏二子 千岩一尺璧,八月十五夕。
清露堕桂花,白鸟舞虚碧。 皮日休 夜会问答十 忆山月,前溪后溪清复绝。
看看又及桂花时,空寄子规啼处血。 **** 杂曲歌辞·桂花曲 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王昌龄 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卢纶 送畅当还旧山 常逢明月马尘间,是夜照君归处山。
山中松桂花尽发,头白属君如等闲。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羊士谔 忆江南旧游二首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曾作江南步从事,秋来还复忆鲈鱼。 白居易 东城桂三首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陆畅 成都送别费冠卿 红椒花落桂花开,万里同游俱未回。
莫厌客中频送客,思乡独上望乡台。 许浑 题四老庙二首(一作重经四皓庙) 避秦安汉出蓝关,松桂花阴满旧山。
自是无人有归意,白云常在水潺潺。 许浑 送宋处士归山 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
世间甲子须臾事,逢著仙人莫看棋。 李商隐 月夕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 李商隐 代董秀才却扇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李商隐 昨夜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陆龟蒙 洞宫夕(一作华阳观) 月午山空桂花落,华阳道士云衣薄。
石坛香散步虚声,杉云清泠滴栖鹤。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百辟朝回闭玉除,露风清宴桂花疏。
西归使者骑金虎,亸鞚垂鞭唱步虚。 贯休 再游东林寺作五首 台殿参差耸瑞烟,桂花飘雪水潺潺。
莫疑远去无消息,七万馀年始半年。 曲龙山仙 玩月诗 曲龙桥顶玩瀛洲,凡骨空陪汗漫游。
不假丹梯蹑霄汉,水晶盘冷桂花秋。 曲龙山仙 玩月诗 危桥横石架云端,跨鹿登临景象宽。
颢魄洗烟澄碧落,桂花低拂玉簪寒。 莫宣卿 答问读书居 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
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
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 王建 江南杂体二首 江上风翛翛,竹间湘水流。
日夜桂花落,行人去悠悠。复见离别处,虫声阴雨秋。
刘长卿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般若公,般若公,负钵何时下祝融。归路却看飞鸟外,禅房空掩白云中。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钱起 送万兵曹赴广陵 秋日思还客,临流语别离。
楚城将坐啸,郢曲有馀悲。山晚桂花老,江寒苹叶衰。
应须杨得意,更诵长卿辞。 李贺 出城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姚合 友人南游不回因寄 相思春树绿,千里亦依依。
鄠杜月频满,潇湘人不归。桂花风畔落,烟草蝶双飞。
一别无消息,水南车迹稀。 张祜 送客归湘楚 无辞一杯酒,昔日与君深。
秋色换归鬓,曙光生别心。桂花山庙冷,枫树水楼阴。
此路千馀里,应劳楚客吟。 杜牧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 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
行人碧溪渡,系马绿杨枝。苒苒迹始去,悠悠心所期。
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 许浑 送客归湘楚 无辞一杯酒,昔日与君深。
秋色换归鬓,曙光生别心。桂花山庙冷,枫树水楼阴。
此路千馀里,应劳楚客吟。 温庭筠 送人游淮海(一作宿友人池) 背樯灯色暗,宿客梦初成。
半夜竹窗雨,满池荷叶声。簟凉秋合思,木落故山情。
明发又愁起,桂花溪水清。 于武陵 友人南游不回因而有寄 相思春树绿,千里亦依依。
鄠杜月频满,潇湘人未归。桂花风半落,烟草蝶双飞。
一别无消息,水南车迹稀。 毛文锡 月宫春 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
红芳金蕊绣重台,低倾玛瑙杯。玉兔银蟾争守护,姮娥姹女戏相偎。
3. 关于桂花的诗句咏桂 --唐·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 鹧鸪天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东城桂 --唐·白居易-- 子坠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 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谢人寄双桂树下 --宋·欧阳修-- 有客尚芳丛,移根自幽谷。 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绝。
晓露秋晖浮,清应药栏曲。 更待繁花白,邀君弄芳馥。
咏岩桂 --宋·朱熹--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女。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凝露堂木犀 --南宋·杨万里-- 梦骑白凤上青宫,径度银河入月宫。
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 摊破浣溪沙 --宋·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岩桂 --宋·曾几-- 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咏桂 --南宋·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月桂 --明·李东阳-- 一月一花开,花开应时节。 未须夸雨露,慎与藏冰雪。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增元素 --宋·苏轼--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 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桂花 --现代·徐志摩-- 昨天我冒着大雨到烟霞岭下访桂; 南高峰在烟霞中不见, 在一家松茅铺的屋檐前 我停步,问一个村姑今年 翁家山的桂花有没有去年开的媚, 那村姑先对着我身上细细的端详; 活象只羽毛浸瘪了的鸟, 我心想,她定觉得蹊跷, 在这大雨天单身走远道, 倒来没来头的问桂花今年香不香。 “客人,你运气不好,来得太迟又太早; 这里就是有名的满家弄, 往年这时候到处香得凶, 这几天连绵的雨,外加风, 弄得这稀糟,今年的早桂就算完了。”
果然这桂子林也不能给我点子欢喜; 枝上只见焦萎的细蕊, 看着凄凄,唉,无妄的灾! 为什么这到处是憔悴? 这年头活着不易!这年头活着不易! 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犀 --宋·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 明乐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凭芬芳。 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感遇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而为佳节。
谁知林楼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桂花 --元·倪瓒--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
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 忽起故园想,冷然归梦长。
木犀 --宋·朱淑真-- 弹压西风擅众芳, 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 人与花心各自香。
月待圆时花正好, 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 何禀清秋在一时 桂花歌 --宋·毛滂-- 玉阶桂影秋绰约, 天空为卷浮云幕。
婵娟醉眠水晶殿, 老蟾不守余花落。 苍苔忽生霜月裔, 仙芬凄冷真珠萼。
娟娟石畔为谁妍? 香雾著人清入膜。 夜深醉月寒相就, 荼縻却作伤心瘦。
弄云仙女淡 衣, 烟裙不著鸳鸯绣。 眼中寒香谁同惜? 冷吟径召梅花魄。
小蛮为洗玻璃杯, 晚来秋翁蒲桃碧。 玉山亭馆分题 --元·顾瑛-- 飞轩下瞰芙蓉渚, 槛外幽花月中吐。
天风寂寂吹古香, 清露冷冷湿秋圃。 云梯万丈手可攀, 居然梦落清虚府。
亭中捣药玉兔愁, 树下乘鸾素娥舞。 琼楼玉宇千娉婷, 中有 仙淡眉宇。
问我西湖旧风月, 何似东华软尘土? 单见山河影动摇, 独有清辉照古今。 觉来作诗思茫然, 金粟霏霏下如雨。
春桂问答 --唐·王绩-- 问春桂: 桃李正芬芳。 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春桂答: 春华讵能久? 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否? 。
4. 描写桂花的诗句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洞宫夕
---陆龟蒙
月午山空桂花落,华阳道士云衣薄。
石坛香散步虚声,杉云清泠滴栖鹤。
代董秀才却扇
---李商隐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月夕
---李商隐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
寄龙山道士许法棱
---刘长卿
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
林下昼焚香,桂花同寂寂。
咏韩氏二子
---贾岛
千岩一尺璧,八月十五夕。
清露堕桂花,白鸟舞虚碧。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李贺《出城》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李贺《听颖师琴歌》
榆荚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李商隐《一片》
5. 描写桂花的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 《灵隐寺》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唐·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宋·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清·洪升《长生殿·惊变》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诗人宋之问《灵隐寺》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是攀。——《嫦娥》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唐白居易《忆江南》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唐白居易《寄韬光禅师》
芙蓉泣露坡头见,桂子飘香月下闻 ----虞俦《有怀汉老弟》
6. 有关桂花的诗句忆江南 白居易 唐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春桂问答二首 (唐)王绩
问春桂:桃李正芳华,年光随处满。
何事独无忧?
春桂答:春花讵能久,风霜摇落时,
独秀君知否?
月宫春 (唐)毛文锡
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红芳金蕊绣重台,低倾玛瑙杯。 玉兔银蟾争守护,嫦娥姹女戏相偎。遥听均天九奏,玉皇亲看来。
庐山桂 (唐)白居易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亥日牢坚。
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颖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鸟 鸣 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分赠元素 宋 苏 轼
月缺霜浓细蕊干,些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诫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遗孤芳老涧边。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
清·洪升《长生殿·惊变》
7. 有关“桂花”的诗句忆江南 白居易 唐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春桂问答二首 (唐)王绩
问春桂:桃李正芳华,年光随处满。
何事独无忧?
春桂答:春花讵能久,风霜摇落时,
独秀君知否?
月宫春 (唐)毛文锡
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红芳金蕊绣重台,低倾玛瑙杯。 玉兔银蟾争守护,嫦娥姹女戏相偎。遥听均天九奏,玉皇亲看来。
庐山桂 (唐)白居易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亥日牢坚。
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颖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鸟 鸣 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分赠元素 宋 苏 轼
月缺霜浓细蕊干,些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诫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遗孤芳老涧边。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
清·洪升《长生殿·惊变》
8. 关于桂花的诗句1.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雾密前山桂.
3.山云漠漠桂花湿 .
4.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5.奠桂酒兮椒浆.
6. 沛吾乘兮桂舟.
7.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8.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
9.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10.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1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2、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
13、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
14、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
15、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
16、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
17、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18、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19、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20、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满意请采纳
9. 关于桂花的诗句杨万里
《咏桂》
不是人间种,
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
吹得满山开。
苏轼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衣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李白《咏桂》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倪瓒
《桂花》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
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
忽起故园想,冷然归梦长
十五夜望月
唐朝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0. 有关桂花的诗句1、人闲桂花落 , 夜静春山空。
出处:唐 王维《鸟鸣涧》
释义: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2、桂子月中落 , 天香云外飘
出处:唐 宋之问《灵隐寺》
释义:中秋常有桂花飘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飘到九重天。
3、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出处:宋 杨万里《咏桂》
释义:桂花馥郁的香气,不像是人间种的,倒像是传说中月亮上移过来的。广寒宫的桂花树落下的芳香,吹开了漫山遍野的花一样的香。
4、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出处:宋 李清照《鹧鸪天 桂花》
释义:淡**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出处:唐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释义: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据文字记载,中国桂花树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提到的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吕氏春秋》中盛赞:“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东汉袁康等辑录的《越绝书》中载有计倪答越王之话语:“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桂就受人喜爱。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并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当时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南京为天朝古都,南朝齐武帝(公元483—493年)时,湖南湘州送桂树植芳林苑中。
《南部烟花记》记载,陈后主(公元583—589年)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于庭院中,植桂一株,树下置药杵臼,并使张妃驯养一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
可想而知,当时把月亮认作有嫦娥、桂树、玉兔存在的月宫这一传说已相当普及,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把桂树用于园林栽培了。
现陕西汉中市城东南圣水内还有汉桂一株,相传为汉高祖刘邦臣下萧何手植,其主干直径达232厘米,树冠覆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枝叶繁茂,苍劲雄伟。
咏桂花的诗词鉴赏
鹧鸪天·桂花诗词1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桂花
古诗简介
《鹧鸪天·桂花》是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也是李清照的一首咏桂花的词。李清照喜欢桂花酒,也喜欢桂花的风神气质。这首咏桂花自然是以桂花自比,孤芳自赏地写自己的高洁。
赏析/鉴赏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鹧鸪天·桂花诗词2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 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
⑵“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⑶“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骚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译 文
淡**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赏 析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诗词歌赋于中国人而言,怕已刻在骨髓里,无论时隔多久,总是心里一份抹不去的情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让人们真切感受到诗可“言志”,词可“抒情”,二者既可抵消生活的粗粝,又可磨洗庸常的琐屑,知耻、知礼、知不可为,让人形端表正。
东厅街道将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一日一诗词,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再使风俗淳”。
古诗词中桂花的意象
咏桂花的诗词鉴赏如下:
1、吕声之《咏桂花》: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
赏析:此诗主要描写的是秋天的桂花,将它的形态和气味都进行了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李白《咏桂》: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赏析:李白在《咏桂》诗通过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
3、李清照《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赏析: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前句重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咏怀,突出“香”字。“暗淡”、“轻黄”二词,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禾农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
4、谢懋《霜天晓角·桂花》: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赏析:通过“清洁”形容桂花品性的高洁。而“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指桂花乃天上仙树,带着月宫的玉露和光芒。说明桂花的形象与高洁的气质,极度赞美桂花的绝佳。
5、李商隐《蝶》:寿阳宫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
赏析:诗通过金**的桂花是妇女涂额的“宫黄”,星星点点,表达桂花的芬芳。最后别出新意:“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它借着秋天风露的传播,要使得世界都浓郁芬芳吧。
6、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诗人能发现“落”,这种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表达出了在宁静的夜晚都能听闻桂花的芬芳。说明桂花在何时何地都能让人引起注意。
7、《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
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赏析:诗人既与友人恋恋不舍,又希望他能赶上桂花盛开的美景,表现了他对朋友归隐的赞许和向往。诗歌浅显易懂,真情毕现。
8、《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赏析: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
关于《桂花》王十朋的诗句赏析?
咏桂花古诗词赏析。诗人赞美桂花的皎洁,并以此自喻,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八月十五在天竺寺桂树下赏月,忽然有桂子随风而落的情景:是夜,诗人在月下徘徊,忽然,一颗桂子珊珊而落,可能还轻轻地打在诗人的头上。诗人说,桂花树不是人间的树,而是从月宫移来的,因为它的香气是发自月宫吴刚砍桂树落下来的……
桂花不仅有诗人钟情喜爱的淡雅馨香,还有超然质朴、与世无争的天性。因此诗人植桂园中,既时时观赏,又常常自勉。诗人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洁身自好、蔑视权贵的可贵品格。
附: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
《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中写道:
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酒任倾。 自是官高无狎客,不论年长少欢情。 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桂花·点绛唇天香桂》咏桂花诗鉴赏
王十朋
仙友苍苍,西风吹散天香好。暗飘龙脑。金粟枝头小。谁种丹霄,造化玄功妙。真堪笑。学仙疏谬,有似西河老。
王十朋这首词重在描写桂花之香,题目就誉之为“天香桂”。
“仙友苍苍,西风吹散天香好”。词人一开始是从桂树的颜色和桂花的芳香着笔的:描写桂树,词人先用了“仙友”二字,称树为仙,显然是紧扣其题“天香”二字,表现桂树不同凡俗,是“仙”界之物。所以称“仙”。“仙友”表明非指一树。“苍苍”两字表明桂树颜色深青。描写桂花之香,词人先从季节着笔,首二字“西风”即表明时值秋季,此时正是桂子飘香之时。宋人曹勋在《浣溪沙·赏丹桂》一词中就写道:“初过西风烟雨微,霓光留景正园枝。月中新彩与意。花王香借余姿。”不过正因为时值高秋,西风萧瑟,所以开放的桂花难免要受到凉风的侵袭,这就是词人在这里所说的:“吹散天香好。”为什么词人在“吹散天香”之后还要加个“好”字呢? 凡为花卉,其香总要靠“风递”,好借风而传,不然就不会“香远益清”(周敦颐《爱莲说》)了。尤其桂花更是如此,人称“桂子飘香”,没有风来,何以“飘香”? 同时,此处之“好”也是直接赞美桂花之香味实在是太好、太美了。它随着西风飘散开来,芳香四溢 。沁人心脾。此后二句:“暗飘龙脑,金粟枝头小”则更具体地描写桂花之香味儿和桂花之形态。桂花之香十分特殊,清新香美,微风送出,传得很远,有时未见其树便闻其香。这就是“暗飘”之意。词人又称此种花香味为“龙脑”是很贴切的。“龙脑”是香料名。以龙脑香树干中的树膏制成,是一种结晶体,莹白如冰,所以俗称冰片,又叫梅片,其干脂叫龙脑香,清脂叫波津膏,其珍品叫梅花脑子。膏脂在木心之中,断木劈取,膏脂从树头流出,香闻十余步之外,经久不绝。因此,此处词人说桂花之香如暗飘龙脑,即指桂花香气之浓,传播之远,经久不绝。第四句“金粟枝头小”是描写桂花花瓣的形状。据传说,在灵隐寺和天竺寺(印度佛寺)每到秋风送爽、桂子飘香之时就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中飘落下来,传闻那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此处词人用“金粟”来形容桂花实在形象,既表明其色,又表现出它的花瓣之状。桂花**称为金桂,红色称为丹桂。其花瓣顶部圆形。看起来确如粟状。实际上这一句词和第二句词是从唐代诗人宋之问《灵隐寺》一诗中化出来的。宋诗中有句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十分明显,王词的“金粟枝头小”与宋诗“桂子月中落”有渊源关系。王词的“西风吹散天香好”即化自宋诗“天香云外飘”之句。由于词人的精雕细刻,特别是成功地化用了宋之问之诗而为己用,便突出地表现出桂花之香,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词的下片,一是继续赞美桂花,一是词人抒发自己的感叹。开头两句:“谁种丹霄,造化玄功妙。”又紧扣题目中“天香”二字进行描写。“丹霄”指天空。贾谊有诗云:“青青云寒,上拂丹霄”(见《北堂书钞》)。“造化”即大自然的创造化育。“玄功”指道家修道的功夫,此即指神功。词人觉得桂花如此香美,实在太奇了。似乎是谁在天空即月宫中种下的,但这个人是谁呢? 上天的创造化育之神功实在太奇妙了,为人世间创造出这么香、这样美的桂花来。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这个记载虽为小说家虚妄之谈,但对我们理解这首词是有一定启发的,从中可以看出王十朋这句词也是有所本的。
最后三句词:“真堪笑。学仙疏谬,有似西河老。”这是带有自嘲性质的感叹之词。“真堪笑”是对自己而言,笑什么,词人对自己常出入深山古寺,身带一些仙气的形态觉得有点可笑,并由此想起唐代诗人宋之问。宋之问是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县附近)人,此处在唐代又名西河,所以词人此处称他为“西河老”。宋之问本人前半生比较显达。他早有文名,武后时官至尚书监,但后来因为谄附张易之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县)参军。逃归后虽在中宗即位时增为修文馆学士,但又因罪被贬到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县),从此他常出入寺院,探访寺庙,有访仙学道之迹,行为有些疏狂荒涎。王十朋本人比较狂放,虽未长久遁入过空门,但从小读书于温州江心寺,常混迹于僧徒之中,出入深山古寺,也颇有点仙气,因此入仕后宰相陈倬厌恶他,说他“颠人如何作郡”(《宋人遗事汇编》)。其实王十朋本人也知学仙访道是虚妄之行,所以在这首词中便说自己这种疏谬之行有点象唐代的宋之问了。
这首词从思想性上看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不过在艺术手法上却有可贵之处。这主要表现在状物上面,如写桂花之香如何浓郁,经久不散,词人说是“暗飘龙脑”,让人体会龙脑之香,那么桂花之香便可想而知了,这不能不说是高明的手法。
桂花的花语和诗句
桂花的花语:崇高美好之意。桂花的诗句如下: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翻译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2、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翻译兰草到了春天长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开得十分皎洁。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翻译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
4、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唐·李贺《梦天》
翻译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
5、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翻译汉宫已经荒凉颓败,秋天虽也有桂花飘香,但无人赏玩,三十六宫之中到处都是青苔。
6、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王维《秋夜曲》
翻译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穿着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
7、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翻译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
8、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隋·王绩《春桂问答二首》
翻译问春桂:桃李花开得正好。到处都是一片芳华,你为何独独不开呢?
9、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翻译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10、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唐·王勃《寻道观》
翻译桂木造的门槛清静庄严,松木做的户枢静穆庄重。
李白《咏桂》诗词赏析
咏桂
唐代: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译文
选拔官员,都是官僚子弟优先。
都想找门路找捷径,好趁春风得意。
像桃李花那样的,很难长久保持艳色荣华。
他们不知道南山上的桂花树,常年绿叶垂阴。
在桂花的树阴下乘凉,凉爽又芳香,你何不把桂花种植在你的庭院?
赏析
桂花概括
桂花,别名木犀、岩桂、十里香。桂花因其叶脉形如“圭”字而得名,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桂花之名由此而来。
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据文字记载,桂花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提到:“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屈原在《九歌》中也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桂旗是用桂花做成的旗帜,以装饰车辆;《九歌·湘君篇》中也多次出现“桂舟”、“桂棹”、“桂栋”等词汇,这说明,当时楚国的人们在酿酒、生活用具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已经广泛使用桂花树了。《吕氏春秋》中对芳香馥郁的桂花更是赞赏,称之为“物为美者,招摇之桂”。
汉代以后,桂花的观赏价值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开始将自然野生的桂花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奇花异树,其中有桂十株;武帝破南越后,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有关于栽种桂花的描述。唐宋时期,桂花已经从宫廷栽种普及到了民间庭院栽植,于是,咏桂吟桂也蔚然成风。
桂花桂花
唐张九龄赞美桂花是:“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感遇》)李白在《咏桂》诗通过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诗人王绩的《春桂问答》也通过对比的手法,衬托出桂花超凡脱俗、刚劲凛然的美质,其诗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颇具特色,“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古人云:“凡花之香者,或清雅或浓郁,二者不可得兼。”而唯独桂花之香既清芬飘逸又浓郁致远。宋代诗人洪适的《次韵蔡瞻明木犀八绝句》一诗对桂花的香气做了形象传神的描述:“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桂花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十里香”;而宋代邓肃赞誉桂花的香味是,“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木犀》)。龙涎取自抹香鲸,是极为名贵的香料,可是与桂花一比,也相形见绌了。
桂花树与月亮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说明桂花与月亮很早就联系在一起了。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就有“月中有桂树”的记载;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也有这样一则故事:“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便是“吴刚伐桂”的传说,相传汉朝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罚在月宫中砍桂树。但是,无论他怎样费心尽力去砍,桂树总能愈合重新长起。多少岁月过去了,吴刚仍不知疲倦地伐树,而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生机勃勃,芳香浓郁。每逢中秋这天,吴刚才被获准休息,所以,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便看不到吴刚举斧伐树的身影了。毛泽东的“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蝶恋花》)便源于这一典故。
在咏桂的诗篇中,很多都与月亮有关,如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昨夜》);皮日休则直截了当地道出了桂花的由来,他说:“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人白居易则显得幽默了许多,他觉得,偌大一个月宫,只有一株桂树,未免太冷清了,于是大胆建议:“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东城桂》)南宋杨万里也留有关于桂花树的名句:“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咏桂》)桂花与明月、嫦娥的关系如此密切,自然也就沾上仙气了。
桂花寓意
桂花翠叶常青,亭亭玉立,不与百花争春,却香冠群芳,因而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崇高美好的意象。
桂花是荣誉的象征。我国古代的乡试、会试一般都在农历八月间举行,其时正值桂花盛开时节,人们便用桂花来赞誉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或“蟾宫折桂”。唐温庭筠在欣闻朋友及第高中时发出感慨:“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雾尚飘蓬。”(《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钟先辈》)元代文人郑德辉在《王粲登楼》中则云:“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由于“蟾宫折桂”寓意着仕途通达,所以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竞相栽种桂花。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许多古桂树。如陕西省汉中圣水寺内的“汉桂”,相传为西汉萧何亲手种植,树龄约在2000年左右,开花时金黄一片,香飘数里;还有桂林市东郊唐家里村的“唐桂”,也是千年古桂树了。在古希腊神话中,“桂”也是一种崇高和荣誉的象征,“桂”是献给艺术之神阿波罗的圣物,从1815年开始,英国王室便把选拔出来的优秀诗人称为“桂冠诗人”,直到现在,人们还保持着给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优胜者赠送桂枝的习俗,以示赋予他崇高的荣誉。
桂花还是友谊和爱情的见证。早在战国时期,燕、韩两国就以互赠桂花来表示永结友好邻邦之意。唐代诗人王建就曾借用桂花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怀:“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在我国广西、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枝桂花一片心,桂花林中定终身”的传统,男女青年通过相互赠送桂花来表达爱慕之情。
如今,“月中仙品”的桂花已成为供市民观赏的花卉,尤其在西安的街道、广场中引进和栽植了许多桂花名品,为古城又添美景,真可谓是“广寒月中桂,香飘入万家”。
关于“关于桂花的诗句及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3337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 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