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石榴裙》的诗句(石榴裙的诗句石榴裙的诗句是什么)

《石榴裙》的诗句(石榴裙的诗句石榴裙的诗句是什么)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9-18    点击:  333 次

《石榴裙》的诗句

网上有关“《石榴裙》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石榴裙的诗句石榴裙的诗句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御纱新制石榴裙 ?宋晏几道 ?《诉衷情·御纱新制石榴裙》

2、误落石榴裙 唐李贺《谣俗》

3、苦云色似石榴裙 ? 唐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

4、开箱验取石榴裙 唐武则天 ?《如意娘》

5、桃花马上石榴裙 唐杜审言 《戏赠赵使君美人》

6、罗带石榴裙 ? 唐郑愔 《采莲曲》

7、花点石榴裙 唐李元纮 《相思怨》

8、**石榴裙 唐卢象 《戏赠邵使君张郎》

9、桃花马上石榴裙 唐张谓 ?《赠赵使君美人》

10、金钿正舞石榴裙 ? 唐韩翃 ?《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

11、玉佩石榴裙 ?唐皇甫冉 《同李苏州伤美人》

12、可惜石榴裙 宋陈亚《生查子·浪荡去未来》

13、石榴花映石榴裙 ?宋张先 ?《浣溪沙》

14、御纱新制石榴裙 ? 宋晏几道 《诉衷情·御纱新制石榴裙》

15、裙带石榴红 ?宋苏轼 《南乡子·裙带石榴红》

相关诗句:

1、石榴裙束纤腰袅 宋卢炳 《菩萨蛮·石榴裙束纤腰袅》

2、石榴初舞裙红 ?宋卢祖皋《浣溪沙》

3、安石榴裙 宋罗椅《柳梢青·萼绿华身》

4、舞裙摇曳石榴红 ? 宋陈允平 ?《思佳客·一曲清歌酒一锺》

5、迎杯乍举石榴裙 ? 唐权德舆 《放歌行》

石榴裙的诗句石榴裙的诗句是什么

裙子的诗词有:《采莲曲·青绫裙子试新裁》《白裙子》。

裙子的诗词有:《和铁_·茜红裙子柳黄衣》《采莲曲·青绫裙子试新裁》。结构是:裙(左右结构)子(独体结构)。词性是:名词。注音是:ㄑㄨㄣ_ㄗˇ。拼音是:qúnzi。

裙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裙子qúnzi。(1)一种围在腰部以下的服装,多为女子着装。

二、引证解释

⒈一种围在腰部以下的服装。引巴金《家》三十:“梅跟着钱太太来过,她穿着她平日很少穿的发亮的浅色衣裳,系着素色裙子。”刘心武《钟鼓楼》第六章:“他踉踉跄跄地朝前面走去,似乎总看见澹台智珠的背影一闪,裙子角一扫,却总撵不上她。”

三、国语词典

一种围在腰部以下的服装,古时候男女都穿,后来多为女子服饰。词语翻译英语skirt,CL:德语(Frauen-)_Rock(S)_法语jupe

四、网络解释

裙子(女子着装)裙子指一种围在腰部以下的服装。裙装是一种围于下体的服装,也是下装的基本形式之一。广义的裙子还包括连衣裙、衬裙、短裙、裤裙、腰裙。裙一般由裙腰和裙体构成,有的只有裙体而无裙腰。它是人类最早的服装。因其通风散热性能好,穿着方便,行动自如,美观,样式变化多端诸多优点而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其中以女性和儿童穿着较多。

关于裙子的近义词

用具木鞋下裳裙带

关于裙子的诗句

却爱蓝罗裙子却爱蓝罗裙子茜红裙子柳黄衣

关于裙子的单词

ever-pleatskirtsuspenderskirt

关于裙子的成语

绝裙而去霞裙月帔裙带官裙带关系荆钗布裙钗荆裙布裙屐少年水裙风带裙布荆钗

关于裙子的词语

裙带官裙布钗荆裙屐少年青裙缟袂钗荆裙布荆钗裙布夫人裙带裙带关系水裙风带荆钗布裙

关于裙子的造句

1、快到三岁的乔腼腆地藏到露西的裙子后面。

2、佟老师本意是去张聪及其他几位同学家作家访,无耐半途被车撞倒,弄脏了裙子,只能废然而返。

3、这条裙子稍微长了点。

4、这种衣料适合做裙子。

5、为了参加明天的演出,妈妈连夜为我缝制了这条裙子。

点此查看

为什么称石榴裙为“裙中之王”?

“石榴裙”一词,是我国古代用于形容美丽女性的象征性用词,出于南北朝时梁元帝萧绎所着《乌栖曲》。《南史》中说,萧绎工书、善画、精诗。他在《乌栖曲》一诗里,曾用“交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句形容美丽女子亭亭玉立的迷人风韵。后来,“石榴裙”便成了美女的代名词了。“石榴裙”本是古代女子所穿的绣石榴花的大红裙子。《玉台新咏》所辑何思徵的《南苑适美人》诗亦有所引用。其诗有“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句来形容美人的娇美姿态。

而“拜倒在石榴裙下”这句俗语,则源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一段传说。

石榴(punica grantum L),为安石榴科石榴属的落叶花木,花期6-10月,花色具有红、粉红、黄、白等色。传说在唐天宝年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之中。

石榴开花,有红、黄、白三色。人们特别欣赏红花。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山石榴》中写道:“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诗人虽没有直接写石榴花为红色,见丽人发簪榴花,却担心红艳似火的榴花会不会烧坏少女的翠簪和秀发?这真是赞美榴花的神来之笔。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艳丽?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

杨玉环无奈,依然爱赏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闻之,感到宠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

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

所谓石榴裙,在唐代的时候是指和石榴花颜色一样鲜艳的裙子,在现代,则被暗喻为女权或女色的象征。这对石榴裙真不公平,要知道这是多么美丽的一个词汇,让人想起唐诗宋词里的阑珊灯影,想起月凉如水的烟花巷陌,想起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读来满口芬芳。所以我更愿意将它理解为曳地长裙,最起码是过膝的长裙的别称,要知道那是属于女人的,最具魅力的一款服饰。

  

 古时女子的石榴裙多为红裙和条纹裙。诗人常建有“石榴裙据峡蝶飞,见人不语梁峨眉”的句子,像一幅生动的水墨画,那个美丽羞涩,楚楚动人的女子跃然纸上。武则天在感业寺为尼时,也曾写下“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的诗句,温柔得令人心殅摇荡,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出自后来权倾一时的女皇陛下之手。也许,女人在“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时,心才能如斯柔软,哪怕只是刹那。

 苍颉说:裙,衣之君也。系在长裙之上的古典情节能让大理石的地面都幻化为雾气迷离的汀州水湄,《诗经》的《蒹葭》里,那个在水一方的女子,一定穿的是长裙。戴望舒《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惆怅的女子,一定也穿的是长裙。徐志摩的诗“在青草间飘拂,她的洁白的裙衣”,是因为长裙带来的矜持和优雅,哀怨与惆怅,才让那个离别的瞬间更像一幅唯美的风景。

  

 形容女性步履优美的形容词,配上长裙才显得相称。比如说“款款而行”。可惜这样美的步态在现代女子身上已很难见到,她们早已习惯了大步流星。超短裙、牛仔裤、七分裤等占据她们的衣柜,长裙已经像无名诗篇一样被留在了上个世纪,只有在某某典礼或者大型颁奖礼上的明星身上才能觅到它们的芳踪。看过多少届的奥斯卡颁奖礼,虽然短裙和裤装也偶得一见,但还是曳地的长裙才能压得住场。只是这时的长裙,已经被归为礼服一类,不再属于寻常日子。

  

 曳地的石榴裙是一阕婉约词。我们常在**或者MTV里看到那些镜头,女主角牵着身边男主角的手转动身躯,裙裾层层叠叠地飞扬,会让人觉得岁月静好,觉得美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与安宁。

 我见过最令人惊艳的石榴裙,是在黄昏的街边。那女郎一把行云流水般的卷发,安静而疏离的表情,黑色的上衣,下着一条有杏黄和明蓝色野花图案的长裙,侧开襟,惊鸿一现的腿笔直修长,有力地划过人潮汹涌的街道。她就在这喧嚣嘈杂的背景下走过,长发和长裙一路飞扬。西边的天空,玫瑰灰色的云霞遮蔽了落日,如同她的存在,淹没了寻常脂粉的光华。

 看到这般女子,你会想到难怪这世上会有“拜倒于石榴裙下”的典故。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那是出自对美的臣服和顶礼膜拜。

上个世纪时,前卫的淑女们将曳地长裙升至双膝之上,就有绅士们半是抗议半是嘲讽道:原来女人也是两足动物!所以有人说,男人虽然也倾心超短裙下那抹雪白的诱惑,可那飘飞的石榴裙裾,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才是他们心目中永远的白玫瑰。

  

石榴裙和女子原本是这世上的莫逆之交,它能让穿上它的女子柔美如一滴朝露一道月光。所以,再干练的现代女子也至少要有那么一次穿上它的机会,让你爱的男子在舒舒卷卷的裙裾中沉陷,让他不可救药地,恋上你的石榴裙。

桃花马上石榴裙诗意

桃花马——古代名马,毛色白中有红点的马。石榴裙,是唐代仕女之间流行的一种服饰款式,这种裙子色如石榴,显得俏丽动人。

戏赠赵使君美人——杜审言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以下资料可以参考一下(百度知道)。

在唐代,石榴裙是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饰款式。这种裙子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它颜色,往往使穿着它的女子俏丽动人。唐人万楚在《五月观妓》中说:“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韦庄也唱道:“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赠姬人》)。白居易在《琵琶 行》中,曾描写了那位弹琵琶的女子色艺惊人:“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血色罗裙”即是石榴裙。

石榴裙流传的时间很久远,明代唐寅在《梅妃嗅香》一诗中写道:“梅花香满石榴裙”。虽写的是唐朝之事,即可看出当时现实生活中,此种款式的裙子仍为年轻女子所珍爱。

由于石榴裙经久不衰,于是俗语中说男人被美色所征服,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至今仍在鲜活地用着。

唐代的妇女,对裙子特别钟情。除石榴裙外,还有许多别致的款式。初时,裙子窄而瘦长,穿者将裙子提得很靠上,甚至齐到胸乳,故唐诗中有“慢束罗裙半露胸”的句子。到盛唐时,裙子的制作精美华丽,有的价格昂贵,主要式样有间裙、百鸟裙、花笼裙等。间裙,即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的材料互相间隔和排列而做成的裙子,每一间隔叫作一“破”,有“六破”、“七破”和“十二破”之分,颜色有红绿、红黄、黄白诸种。百鸟裙,用多种飞禽的羽毛捻成线织成的裙子,因做工考究,

故立体感强,“正视为一色,旁视为一色,目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穿上它“百鸟之状皆见”(《新唐书》)。花笼裙,是用轻软细薄而又半透明的“单丝罗”织绣而成,上面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绣出花鸟等图案。百鸟裙和花笼裙,都是穿在一般裙子外的套裙。此外,还有百叠裙、画裙(在裙子上直接作画)等。

直到今天,裙子仍是女性常用的服饰,只是品类更加繁多、款式更为新奇了。

关于石榴裙的传说

在我国,有关石榴裙的传说,比石榴果还要丰富生动,红得似火的石榴花,易于想到男子对异性的热烈追求和向往。

南北朝诗人何思徵在他的《南苑逢美人》诗中就写过两句:“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用石榴来暗比心中美女。

元代的刘铉《乌夜啼》中就把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了:“垂杨影里残,甚 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霞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到了明代,石榴裙的说话就固定下来,如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

石榴籽象征子孙兴旺,石榴花喻示女性之美,所以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理所当然。

红裙。梁元帝《乌栖曲》:“芙蓉这带石榴裙。” 石榴裙在唐时,是一种流行服饰,尤其中青年妇女,特别喜欢穿着。如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这样的裙子。唐诗中亦有许多描写,如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杜审言诗:“桃花马上石榴裙”;万楚五诗:“红裙妒杀石榴花”武则天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等。石榴裙一直流传至明清,仍然受到妇女欢迎。《红楼梦》里亦有大段描写,可相印证。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来历

“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句比喻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的俗语。这句俗语的产生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艳丽?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

杨玉环无奈,依然爱赏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闻之,感到宠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

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

看朱思成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此来长下泪,开箱验看石榴裙。翻译

是 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是《如意娘》是武则天前期在感业寺出家时写给唐高宗的情诗。此诗共四句二十八字,极写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是武则天诗作中的上乘之作。

看朱思成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此来长下泪,开箱验看石榴裙翻译为

纷乱的思念之情让我的眼睛昏花, 朱红的颜色看成了绿色。 面容憔悴, 肢体消瘦, 只为了思念你啊。 如果不相信为君留过的泪水,请开箱翻验红裙上的斑斑泪痕。

看朱成碧后来成为唐宋人常用成语。李白诗:“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也可以说看碧成朱。

辛弃疾词:“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

《 柳亭诗话》载:李白的《长相思》一诗中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之句,据说李白的夫人看了这首诗,对他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后“爽然若失”。后来有“刿目鉥心、掐擢胃肾”之称的孟郊又写出了“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这样语出惊人的句子。但溯其本源,还是承袭了武则天的创意。

  但是,这样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却又出现在明朝小说《如意君传》中,成为武则天老年时写给不辞而别的面首敖曹的思念之作。小说家言,不可当真。

"拜倒在石榴裙下",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石榴裙"这个词估计大家对它都是不陌生的。可大家知道"石榴裙"到底是指什么裙子?按照字面理解很容易误解成裙子像石榴形状或者裙子上的图案是石榴。

真正的石榴裙是以颜色命名的:所以"石榴裙"并不是指裙子的形状像石榴,也不是指裙摆上绣满了石榴花的图案,而是指像石榴花颜色一样大红的裙子。

拜倒在石榴裙下这句诗跟"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句诗一样的意思。牡丹花和石榴裙都是可以形容美女,也是为了美女,死了也值得。

用于古代的话是褒义的,是形容英雄难过美女关。如果用于现代的话,那绝对的贬义了。只能说一个人太好色了。"拜倒在石榴裙下"这句话闻名天下主要还是要从唐朝说起,在唐朝有以下几种传说:

第一种:相传石榴裙最早的代言人,乃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唐太宗驾崩时,武才人作为"先帝爱姬"入感业寺为尼,百感交集,写下了"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的诗句,用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思念曾与其暗定情缘的太子李治,李治深受感动,终于将她迎回了皇宫。于此,石榴裙有了它的一层特殊含义,直指女性魅力与男女间的情思爱欲。所以至今尚有"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俗语流传。

第二种:相传跟唐朝的杨贵妃有关。大家只知道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其实杨贵妃还非常喜欢吃石榴,而且还喜欢穿跟石榴花颜色的一样的裙子。后来由于李隆基为了宠爱杨贵妃,经常不理朝政。大臣们敢怒不敢言,私下纷纷把责任归向于杨贵妃,对她拒不施礼,杨贵妃对此很是无奈并且生气。

有一次,李隆基唐玄宗设宴召群臣共饮,并让杨贵妃献舞助兴。可是,杨贵妃端起酒杯送到唐玄宗嘴边时,向他说到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行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玄宗听后,立刻觉得自己的最宠爱的贵妃生气受委屈了,于是立即下令要求所有文武百官,见了杨贵妃一律要跟见了他一样行礼、下跪,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众臣无奈,只好下跪向身着石榴裙的杨贵妃行礼。有一天其中一个文官拜完杨贵妃后垂头丧气,另一个官员看到就问他:为何这般神情?他答:刚刚拜倒在石榴裙下了,丢脸。由于跪拜的人多了,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从此名闻天下。

第三种:古时候新娘结婚穿的那套衣裙就称为石榴裙,因为古人认为石榴多子,人们都希望结婚后能多子多孙,所以把它叫做石榴裙!

所以,这就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几种流传的说法,你更认同哪一种呢?

关于“《石榴裙》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4065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