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地震》原文及翻译赏析(关于大地震的诗句)
-
蒲松龄《地震》原文及翻译赏析
网上有关“蒲松龄《地震》原文及翻译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大地震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地震原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地震翻译及注释翻译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发生了大地震。当时,我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喝酒。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过来,向西北方向滚去。大家都很惊骇诧异,不知是什么缘故。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屋梁房柱,发出一片卡卡的断裂声。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混合著孩子号哭的声音,一片鼎沸,震耳欲聋。人头晕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颠簸。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乱。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都光着身子聚在一起,争相讲著刚才的事情,都忘了没穿衣服。后来,听说这次地震时,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不能再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
注释 [1]康熙七年:即公元一六六八年。戌刻:晚七时至九时。[2]稷(ji记)下:地名。此指临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注引刘向《别录》:「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3]倾仄:倾斜。仄,通「侧」。[4]栖霞:县名。今属山东省。[5]沂水:县名。今属山东省。[6]溲(sōu叟)溺(niao尿):小便。[7]缓颊:犹松嘴。[8]一何:多么。
地震创作背景蒲松龄描写的这次地震,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地震发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清康熙7年农历6月17日戌时),震级为8.5级,震中在临淄西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莒梁,郯城一带,而临淄属于破坏性地区。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与体验,描述了康熙七年间发生在山东的大地震。文章记述地震的过程非常的清晰,从「声如雷」「几案摆簸」到「墙倾屋塌」「河水倾泼」,写出了地震由弱到强的过程,这是从物的角度描述。「众骇异」「相顾失色」到「男女裸聚」,从人的神态进行侧面烘托,写地震严重的程度。最后的耳闻,揭示出了地震破坏的程度,并由此发出了「真非常之奇变」的感慨。
结构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地震》的格局虽小,但所营造的结构却完整缜密,平整均衡,单纯精美。记事由隐入显,循序渐进,层层开拓境界,逐步创造 *** 、首尾连贯完美,通篇委区尽态。结构的艺术处理,贵在线索的贯穿。它运用自如地按记述文的表现形式,以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为线索,把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组装起来,连动式地推到读者面前:
第一幅、烛前对饮图:闻有声如雷,众骇异,不解其故。
第二幅、室内,震荡图: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
第三幅、户外,大震图;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倒屋塌,儿啼女号。人不能立,随地转侧。河水倾泼,鸡呜犬吠。
第四幅、街上,男女裸聚图:竞相告语,忘其未衣。
第五幅、震后山河图:水井倾仄,楼台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
此外,尚有一幅联想到的地震之外的「狼口夺子图」。此图既如绘画,又若小说。
五幅画面,完整而形象地再现了一场怵目惊心的大地震的全部过程,正好表明地震发生(第一图)、发展(二图)、 *** (三图)、缓和(四图)、终结(五图)的程序。最后以联想方式出现的「夺儿图』』强化了第四图的思想。这里的文字都有极强的可感性与可绘性。
事出突然,事先没有征兆,只听得隆隆雷声,由远及近,人们惊异,但不知原因。一会儿,桌子摇动,杯子倾倒,屋梁有声,人们你看我,我看你,大惊失色,但不知何故。过了好一会儿,才忽然明白——地震了!才快点跑出来。这种描写是人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一时惊慌失措,理性思维暂停的实际。以上是室内情况。
跑出屋子以后,首先看到的是大的建筑物忽起忽落,说明地表在上下颠簸。继之是听到房屋倒塌声、儿啼女号声。刚才是从屋里跑着出来的,所有没感觉到不稳。停下来以后,才觉得站立不稳,于是快点坐下,随地转侧。
此时,人惊恐万状,无暇交流情况。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地震停了,人们情绪稍有安定,这时,大家才有可能「竞相告语」,急于宣泄内心恐惧,抱团取暖,竟然忘了自己没穿衣服。情急下的失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在地震的当时,不可能了解其他地方情况。震情和缓了,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才互相探访,打听安危,于是外地情况不断传来,才有某处井倾侧,楼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的传闻。
写震前、震中、震后;写房内、房外、街上;写所见、所闻。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合情合理,井井有条,紧紧相扣,一气呵成。再现地震现场画面,非亲临其境者写不出。
诗词作品: 地震 诗词作者: 清代 蒲松龄 诗词归类: 初中文言文、地震
关于大地震的诗句
1,山摇地动,
泥倾泻,
房屋塌崩加雨.
一片废墟非忍睹,
千万人遭遇.
子喊娘爹,
父母呼儿女.
哀鸿遍野,
情牵人类心腑.
2,我一方有灾难,
八方支援,
总理躬身赴.
众志成城兵速降,
争秒救人医护.
响应中央,
涌捐财物,
世界都关注.
震魔再恶,
难关多大能渡。
3,地陷山崩震九州,
国人共哭泪难收。
忍看童子成冤鬼,
怒斥天公胜毒酋。
万马奔腾施救急,
八方捐助爱心柔。
黄泉路上休牵念,
重建家园已有谋。
4,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
那是一张熟悉的脸, ?
是我痛失亲人后看到的最亲切的笑脸, ?
它眼里闪着泪花, ?
话里充满着力量。 ?
那一刻, ?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
那是一张陌生的脸, ?
是我埋在瓦砾下看见的最勇敢的脸, ?
它撬开了残垣, ?
搬走了巨石。 ?
那一刻, ?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
那是一张美丽的脸, ?
是我躺在病床上看见的天使的脸, ?
它包扎着我的创伤, ?
注目驱走我的恐惧。 ?
那一刻, ?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
那是一张慈祥的脸, ?
是我奔离教室前看过的最镇定的脸, ?
它为了自己的学生, ?
成就了自己的永恒。 ?
那一刻, ?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
那是一张年轻的脸, ?
是我在排队长列里看到的最急切的脸, ?
它为了灾区的伤员, ?
献出了自己的殷殷鲜血。 ?
那一刻, ?
我感到自已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
那是一张忙碌的脸, ?
是我在救灾一线上看到的最疲惫的脸, ?
它眼里布满血丝, ?
来不及顾及自己的家人。 ?
那一刻, ?
我感到自已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
那是世上最可爱的脸, ?
是家乡地震后我不曾面见的男男女女的脸, ?
它远在他乡海外, ?
温暖的目光却紧紧地落在了我的身上。 ?
那一刻, ?
我感到自已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
地动天不塌, ?
大灾有大爱。 ?
那一刻, ?
我感到自已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
5,这一刻 ?
我们的泪眼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 ?
一个名叫汶川的地方 ?
一阵大地剧烈颤抖 ?
撕裂了我们的胸膛无法抑制的泪流 ?
挂满了中国的脸庞 ?
多少亲人哪 ?
在地动山摇的瞬间 ?
骨肉分离家毁人亡 ?
多少孩子 ?
从得救的那刻起 ?
变成了孤儿 失去了爹娘 ?
多少个鲜活的生命, ?
挣扎在废墟下, ?
渴望生还的最后一线希望 ?
抢救生命,时不我待 ?
党中央 国务院 ?
第一时间 第一地点 ?
把运筹帷幄的总指挥部 ?
设在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上 ?
向前 向前 向前 ?
通路 通电 通讯 ?
我亲爱的十万战友啊 ?
你们从空中水路山路八方突进 ?
凿开生存之路把战旗插向生命最需要的地方 ?
这一刻我们要用悲伤呼唤 ?
呼唤 灾区最有生命的坚强 ?
你在死亡线上 我们就在你们的身旁 ?
每一分钟 都在发起抢救生命的总攻 ?
每一秒钟 都在与死神直面较量 ?
一分一秒的煎熬啊 ?
一分一秒的争夺 ?
为夺回亲人心跳的力量 ?
挺住 ?
我的父母 ?
挺住 ?
我的孩子 ?
挺住 ?
我们所有在废墟下的亲人 ?
我们有十三亿双手伸向你啊 ?
一定要把你拉出死亡的魔掌 ?
别哭孩子 ?
当爷爷奶奶告诉你这句话的时候 ?
全中国的父母都在你的身旁 ?
你是我们的孩子 ?
一瞬间的灾难夺不去你一生的幸福 ?
孩子学会坚强 ?
别怕老人家你的儿女不在了 ?
还有我们在你身旁 ?
为你重聚往日的欢乐 ?
为你尽孝 ?
为你继续幸福时光 ?
我灾区的父老乡亲啊 ?
我的姐妹弟兄 ?
来 靠近我们的肩膀一起向远方眺望 ?
那怕生命的翅膀再沉重 ?
有我们在 ?
一定要让你飞向阳光 ?
这一刻亲情的中国 ?
集结其所有爱心的力量 ?
进军巴蜀 进军汶川 ?
进军所有受灾的地方 ?
献出你的爱心吧 我的朋友 ?
为残风露宿的亲人添一个帐篷 ?
哪怕是一碗方便面 ?
一瓶矿泉水 ?
献出你的爱心吧 我的同行 ?为嗷嗷待哺的孤儿添一个奶瓶 ? 为清理废墟多一双手套 ?多一把铁锹 ?
献出你的爱心吧 我的战友 ?
为失去校园的孩子添一张课桌 ?
为受伤的生命送去急需的药品吧 ?
献出你的爱心吧我的海内外同胞们 ?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
支持灾区就是支持我们自己 ?
因为我们是离灾区最近最亲的亲人 ?
来吧 ?
灾区需要我们 ?
我们是灾区人民身后的祖国 ?
今天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 ?
强就强在凝心凝聚士气高昂 ?
这是亿万爱心筑起的长城啊 ?
永远震不垮 推不倒 咂不烂 ?
来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
让爱的暖流抚平大地的创伤 ?
来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
让爱的真情拂去生命的泪光 爱在这一刻献出来者不需要理由也没有理由 ?
因为我们同在一个春天 ?
再大的风雨也带不走所有的阳光 ?
灾难终将过去 ?
迎接我们的一定是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
求专门描写地震等地质灾害的诗词
1.关于汶川大地震的诗歌
《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
孩子快
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快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怕
天堂的路
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
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一起走!
2.求几首关于汶川地震的诗词,原创的满江红
沉着冷静,危难时、中央令出。
好总理、年近七旬,慰川亲赴。
东屋西屋成一屋,房已非房路非路。
不忍看、童叟依偎时,泪湿目。
调帐篷,运食物。救埋者,慰难户。
一心为百姓,除此他无。
不叹我华多磨难,忧民爱民民心鼓。
不怕苦、众志成城在,心不堵。
青门引
一方有难时,八方支援倾囊。
航班速调急需品,列车满载,全力济川邦。
国内国际献真情,情深情难忘。
医疗小组出击,救死扶伤送安康。
水调歌头
金月表我意,柳丝拍客肩。
举国三日哀悼,半旗示默然。
蜡烛点亮希望,纸灯送去平安。
逝者安息去,生者坚强活。
手相牵,心相连,爱无边。
各尽所能,风雨同舟度难关。
纵有刀山火海,我有万众一心,何峰不可攀?
愿天佑中华,佑国泰民安。
西江月
汶川震惊九州岛,亿民为灾心揪。
可歌可泣英雄事,青史册上永不朽。
感慨感激感动,不离不弃不漏。
同根同生中华魂,自信自强依旧。
鹧鸪天
春访人间绿江南,遥闻书声连片天。
猝不及防地震袭,万千生命系发端。
怜汶川,恨灾难。废墟狼籍毁家园。
雷雨不解生死意,倾盆化作泪洗面。
水龙吟
似信还似非信,物是人非难回首。
房屋失颜,路亦非路,家园谁留?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情动九州岛。
那慰川赈灾,舍己救人,青史铭刻千秋。
举国三日哀悼,念同胞、逝者好走。
众志成城,共度难关,与你绸缪。
大爱无疆,天佑中华,无声悠悠。
苍天无情在,情在人间,永永久久。
3.关于地震的诗词和心渊雷雨地震诗
作者:陆文圭
天公恶作剧,翻手变炎凉。
海运三山动,江高数尺缰。
震雷惊失弛,漏雨苦多状。
不虏填沟壑,真成老更狂。
地震谣
作者:杨维桢
四月一日南省火,七月一日南地震。
地积大块作方载,岂有坏崩如杞人。
如何一震白毛茁,泰山动摇海水泄。
便恐昆仑八柱折,赤子啾啾忧地裂。
唐尧天子居上头,贤相柱天如不周。
保国如瓯,驭民如舟,吁嗟赤子汝何忧。
地动
作者:曾巩
吾闻元气判为二,升降相辅非相伤。
今者无端越疆畔,阴气焰焰侵于阳。
阳收刚明避其势,阴负捷胜尤倡佯。
地乘是气亢于下,震荡裂拆乖其常。
齐秦晋代及荆楚,千百其堵崩连墙。
隆丘桀屋不自定,翩若猛吹摇旌幢。
生民汹汹避无所,如寄厥命于湖江。
有声四出嘻可怕,谁击万鼓何雷硠。
阴为气静乃如此,天意昧密宁能详。
或云蛮夷尚侵轶,已事岂必垂灾祥。
意者邪臣有专恣,气象翕翕难为富。
据经若此非臆决,皎如秋日浮清霜。
祖宗威灵陛下圣,安得直语闻明堂。
朝廷肃穆法度治,岂用懔懔忧胡羌。
地动聊句
作者:苏舜元
大荒孟冬月,末旬高舂时。
日腹昏盲伥,风口鸣呜咿。
万灵困险戚,百槎嗟阳衰。
浓寒有胜气,天冻无败期。
六指忽摇曳,群跖初奔驰。
丸铜落蟾吻。始异张浑仪。
列宿犯天纪,预念汉志辞。
民甍函鼓舞,禁堞强崩离。
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坦途重车偾,急傅壮马欹。
陵早劝抚手,砾块当扬箕。
停污有乱浪,僵木无静枝。
众喙不暇息,沓嶂惊欲飞。
踊塔撼铎碎,安流荡舟疲。
倒壶丧午漏,颠巢骇眠鸱。
居人眩眸子,行客劳髑儿。
南北顿儵忽,西东播戎夷。
四镇一毛重,百川寸涔微。
众蛰不安土,群毛难丽皮。
惊者去靡所,仆或如见挤。
轰雷下檐瓦,决玉倾仓粢。
双颠太室吻,四跃宸庭螭。
万宇变旋室,百城如转机。
念此大灾患,必由政瑕疵。
胜社勇厥气,孤阳病其威。
傅是下乘上,亦日尊屈卑。
夫惟至静者,忧不可保之。
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
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镇绥。
天戒岂得慢,肉食宜自思。
变首孽可息,损降祸可违。
愿进小臣语,兼为丹扆规。
伟哉聪明主,勿遗地动诗。
4.描写地震的诗句尝闻蜀境风光好,群峰叠翠水清柔。
山路崎岖循天去,川歌婉转入心头。 物华天宝世罕有,人杰地灵独一秀。
造化钟情赐璀璨,万户安居乐无忧。 最恨戊子丁巳月,壬子当日灾临头。
此前异云起天水,绵竹蟾蜍漫街走。 恩施池水乍无影,武汉群兽躁不休。
可怜天兆人不识,才添生死别离愁。 时值午后未时整,山崩地裂震雷吼。
树摇楼倾险象起,人在实地如履舟。 阴风萧萧如鬼泣,大地瑟瑟似颤抖。
震后大雨滂沱至,震时稀奇水倒流。 惊恐灾民若失魂,仓皇夺命乱如粥。
刹那屋毁人亡去,霎时乐土变幂幽。 瓦砾遍地阻巷路,尸横当街不及收。
断壁残垣压生灵,呼天不应神难求。 逝者撒手人寰去,活者目睹何堪受。
天堂地狱一线分,做人化鬼已不由。 灾讯传出惊九州,八方送爱伸援手。
总理躬亲临现场,花甲热泪为民流。 心急如火人不眠,脚踏废墟挥方遒。
救援战士如神兵,从天而降显伸手。 巨石掀起同胞出,炎黄血脉本通流。
各地献血排长队,义捐壮举处处有。 众志成城爱无摧,不期上苍来庇佑。
华夏团结一条心,敢蔑苦难与天斗。 心手相连谁能敌,阳光总在风雨后。
中华儿女当自强,巨龙雄起傲全球。
5.关于汶川地震的诗词西望崚嶒万里山,地崩石裂入深渊。叠堆瓦砾悲巴蜀,凄惨愁云哭汶川。
舍己犹怜妻子命,携娘不忘弟兄眠。分明一日人间苦,生死悬悬正火烟。
山塌地陷又何妨,亿万人心铸铁钢。挽起同胞擦血泪,搬开废垒救伤亡。
无情总有真情在,恶梦还须好梦偿。暂渡难关如子夜,花香鸟语看朝阳。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钟,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中心的大部地区发生了7.8级地震,给当地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灾害的发生,不能不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牵挂在每一个日日夜夜
6.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诗歌Sonnet·致全体同胞
河南泌阳一高07级05班
陈明
地震 一下子 让那么多人 生命丢
是中国人 都在默默为灾区付出
出钱 出力 出物……
更多的人 汗水和热血一起流
让人感动的泪水不得不直流
总理 连自己瘦小的身躯都不顾
冒风冒雨 只为鼓舞——
咱们的手足!
总希望能够多一些被救出
连同他们的祝福
中国,加油!
中国人,有爱的力量庇护
中国,加油!
中国人,不会输!也不能输!
08.5.28日作
汶川大地震诗歌
有感日本地震正做千年梦,扶桑东南倾。
樱花今岁开,不与去年同。
泱泱反应堆,祸及众生灵。
源源入大海,辐射害无穷。
人心高北斗,地心所不容。
人生本自然,应顺自然生。
2011.3.21
汶水东流不复西,神仙难改地震袭。
川蜀儿女多苦难,一片荒城尽眼底。
映现当年唐山景,尽是残垣与断壁。
秀丽河山浩劫后,昨日今朝各两异。
都道零八年岁好,为何灾难紧相逼。
江山如画景色美,怎奈苍天生妒忌。
北国刚受冰冻灾,天府又遭夷平地。
川静其波鸟罢鸣,齐哀满目皆疮痍。
江天五月渐阴沉,满腔悲痛灰色弥。
油绿麦田无人收,万千苍生宿路隅。
平生有泪不轻弹,今朝闻此泪如泥。
武候诸葛若有知,不堪目视亦掩泣。
彭祖寿延八百载,可知人命仅须臾。
州州郡郡华夏土,一砖一瓦似金玉。
金玉散去不足惜,金玉怎比万事吉。
花儿凋谢来年开,来年风景更旖旎。
茂年男儿体健壮,安能袖手闻羌笛。
理会百姓疾与苦,血汗合流同舟济。
绵薄微力不足道,奇迹因爱八方聚。
竹丝管弦为君鸣,可敬可赞可歌泣。
卧薪含悲建家园,蜀山青青蜀水碧。
龙的传人谁可胜,只手亦有撑天力。
汉羌一家爱无疆,我齿你唇永相依。
旺兴岁月定轮回,红霞当空雄鸡啼。
红烛数盏列堂前,潜心默祈哀思寄。
白云苍狗命难料,生者奋进逝者息。
青史铭刻五一二,永记今朝万人罹。
川蜀儿女多坚强,还把灾难视蝼蚁。
求哈地震 蒲松龄的译文、
众骇异,不解其故
翻译:众人都非常惊骇奇怪,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翻译:过了一会,猜知道是地震了,(于是)每个人都很快地朝外跑去。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翻译:这真是不同于平常的一种奇异的变化啊。
地震文言文大意
1 文言文 《 地震》的大意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八点多时,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正好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大家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会儿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很久,大家才明白是发生了地震,各自急忙跑到屋外。只见房屋楼阁倾斜之后又立起来;还有墙壁倾倒房屋倒塌的声音,和孩子哭泣喊叫的声音交杂一起,喧闹的好象开了锅。所有的人头晕目旋站立不住,只能坐在地上,任凭大地旋转倾侧。河水激荡起来一丈高,满城的鸡鸭狗叫个不停。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一点儿。再往街上看去,男女 着聚在一起,争着诉说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忘了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水井也坍塌了不能再打水,有一家的楼台南北换了方向。枉霞县境内的山也震得裂开了缝,沂水县境内陷下去一个深洞,有好几亩大。这实在是非常奇异的变化啊。
①适:正好,恰巧。②故:缘故。③俄而:一会儿。④顾:看。⑤疾:急忙。⑥仆:倒下。⑦许:左右。⑧竞:争着。⑨衣:名词作动词,穿衣服。⑩汲:汲水。
百度上一查都有,自己查就行,就不用问。
2 文言文《地震》的大意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
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
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
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仆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
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
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
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1B 12A 13C 14(1)极力奏陈社会弊病十件事,言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受宠的权贵更加痛恨他。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直,敢于直谏,应当被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解析 1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比较选项,断句不同是“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和“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这两处。
第一处,“镌”“降”都是降职的意思,根据句意,参与修纂者都要降官,而傅珪被将为修撰,故应在“官”后断开,可排除A、D两项。第二处。
“进”“迁”都是升职的意思,“左中允”“翰林学士”都是官职名,故应在“进”和“再迁”前面分别断开,排除C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情况。
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类积累记忆。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为户部掌管。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他仍坚持离职”错误,原文“两京言官交章请留,帝不听”,说的是皇上没有听从两京言官的请求。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题中重点词语(1)“陈”“斥”“嫉”;(2)“谓”“当起用” “不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
弘治年中,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完成,迁任左中允。
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恩赐,升任左谕德,充当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编修《孝宗实录》。当时文学侍从不攀附刘瑾,刘瑾很憎恨他们,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要求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
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傅珪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务与其它各部比较相对简单,但从傅珪开始多次直言规劝,章奏就多了起来。
皇帝喜好佛,自称大庆法王。西域僧人求百顷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亲笔命令下到部里,说大庆法王的命令与圣旨等同。
傅珪假装不知道,执意上奏说:“谁是大庆法王,敢与皇帝并列,是对皇帝大不敬。”皇帝下诏不过问,求田之事也最终停止。
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教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没有做成。
臧贤经常在阉党面前指责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情,傅珪趁此竭力陈说四方灾害可怕。
正德八年五月,再次奏报四月灾情,傅珪于是进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害六十九次。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
极力奏陈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更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
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
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4 文言文《地震》的翻译地 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1],地大震。余适客稷下[2],方与表兄李笃
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
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
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
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
井倾仄[3],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4];沂水陷穴[5],广数
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6],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7],
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
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已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
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8]!
5 蒲松龄《地震》古文翻译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面非常剧烈地震动。我恰好到稷下做客,当时刚好正在和我的表兄李笃点着蜡烛喝酒。忽然听见有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传来,向西北方而去。大家都很惊诧而且觉得很怪异,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当时茶几、桌子等家具都颠簸摇晃,酒杯也倒了,屋子的梁柱都发出折断的声音我们互相看着都大惊失色过了好一会才知道是地震了,都各自很快的去到外面看见楼房屋舍一会低下去一会又起来,围墙倾倒房屋垮塌的声音和小孩子,女人哀号的声音,吵得很厉害,像沸腾了一样人发昏眩晕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转动翻腾河水翻起一丈多的浪打到外面来,整座城都是鸡和狗的叫声过了一个时辰多,才开始稍稍安定一些看街上,男人和女人裸着身体聚在一起互相谈论(这件事情),忘记了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有个地方井塌了不能打水,还有一家的房子的西方和北方居然换了位置,栖霞山裂开了,沂水河塌陷出一个大的洞穴,有好几亩宽这真的是非常奇异的变化
仆:倒下
闻:听说 倾仄:倒塌
非常:不同寻常
1大家很惊骇奇怪,不知道什么原因
2过了很久,才知道是地震,各自快步跑出来
所见:几案摆酒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
所闻: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
所感: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蒲松龄《地震》的翻译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发生大地震。当时,我正客居临淄,与表兄李笃之对坐饮酒。突然外面好似有雷声,从东南朝西北而去,大家十分惊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顷刻间桌案摇摆、酒杯翻倒,屋梁椽柱发出折断的声音。我们互相看着,脸色都变了。好久,才知道事发生地震了。我俩急忙跑到屋外,只见楼阁房屋倾斜后又立起,墙壁房屋倒塌声以及妇女儿童哭叫声,搅合在一起,喧嚣的好似开了锅。人人头晕目眩站立不住,坐在地上随着地一起旋转。河水泼洒,溅起丈高的浪花,满城中鸡鸣狗叫。大约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一点儿。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裸体相聚,争着诉说自己的所闻所见,根本就忘记自己没穿衣服了。后来又听说某地水井塌陷,不能打水;谁家的楼房南北改换了方向;栖霞县境内的山裂开了一条大缝;沂水县境陷下去一个深洞,有几亩大。这真是不一般的刹那巨变呀!
临淄当地有一妇女,夜里起来方便,回屋后发现儿子被狼叼走。妇女急忙与狼搏斗,狼一松口,妇女夺回孩子,用劲抱在怀里。但是那只狼却蹲在地上不走,妇女大叫起来,街坊邻居纷纷赶过来,狼才逃走了。妇人转惊为喜,指天画地讲述着刚才的情形。说了好久,突然意识到自己一丝不挂,于是扭头就跑。这与地震时男女裸聚而互相忘记裸体,属于同类情况。人在惶恐时一时失去主意,是多么可笑!
蒲松龄的地震翻译
文言文内容: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酒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析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竟相舌语,并忘其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枉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这奇变也。
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八点多时,地面剧烈才知道是地震,纷纷快步跑了 ,,只见外面房屋楼个个倒塌之后又起来;还有墙壁倾倒房屋倒塌的声音与孩子哭泣喊叫的声音交杂一起,喧闹的好象开了锅。所有的人头晕目旋站立不住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翻滚。河水激荡起来一丈高,满城的鸡和狗叫个不停。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才稍微安定下来,往街上看去男女赤裸着聚在一起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来,连衣服也忘了穿。后来听说某个地方水井也歪了不能在打水,有一家的楼台南北掉了方向。 枉霞山也震裂了, 沂水里下陷了一个大洞,有好几亩宽。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异变化啊。
关于“蒲松龄《地震》原文及翻译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7164.html